中铁十二局二公司滇中引水楚雄2标项目经理程凯:正是“春花”烂漫时

时间:2023-04-1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刘海先

春暖花开扑鼻香,滇中引水施工忙。在大山腹腔2000多米深处的柳家村隧洞2#支洞正洞上游掌子面,一位身形壮实的汉子正细心研判着掌子面的地质围岩情况。他,就是2021年被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联合表彰为“优秀项目经理”、2022年获中铁十二局“劳动模范”、中铁十二局第五届青年项目经理“金鹰奖”等荣誉称号的中铁十二局二公司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施工2标的项目经理程凯。

他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时光倒流,2009年7月毕业于三峡大学的程凯,西商高速项目14标是他开启职业生涯的起点。凭着“狠”劲和“钻劲”,一个月后就独立负责4座桥的技术管理。下部施工完成后,又被调往隧道工区挑“大梁”。针对隧道长、地质变化大、通风难的情况,他总结发明隧道施工“9”个控制点管理法。即:循环进尺、超欠挖控制、钢架标准化、锚杆有效性、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炸药单位体积消耗量、混凝土配合比、监控量测、工序平衡。此举得到大力推广实施,并为标段成为西商高速公路建设的“领跑者”提供了坚强保障。参加的西商高速质量管理小组获得了“2011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

2012年12月延延高速上马,他又担任杜家坪隧道工区技术主管。无论什么事都亲历亲为,用心用功,一身担多责,成功攻克杜家坪隧道进口大滑坡的施工难题,实现率先安全进洞。随后又攻克隧道3条滑坡体,一路平稳推进,最终实现了隧道的安全贯通。

2015年8月,夹岩水利上场,他先后任职项目工程部长、总工程师。在新的领域,他积极探索,努力奋进,助力项目克服诸多不利局面,实现全线第一家进洞施工、第一家进入主洞施工,当年完成产值占夹岩公司下达年度计划的120%,是全线唯一完成业主年度目标计划的单位。在随后施工过程中,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等始终全线遥遥领先,得到业主的高度赞扬,成为兄弟单位观摩学习的榜样。

他用实干书写“隧月”人生

2017年2月,宝坪高速成为他人生新的起点,常务副经理到项目经理,发生了质的飞跃。主要负责建设规模“世界第一隧”的秦岭天台山隧道第12合同段施工任务。即:全长15.5公里的秦岭天台山隧道中间位置正洞左右线各5065米、长1935.1米的3号通风斜井左线和长1540米右线以及2号地下风机房与联络通道1308.3米、3号地下风机房与联络通道1298.9米等,是全隧四个施工单位中长度最长、埋深最深、难度最大的“难中之难”。他积极实施“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的“五化”管理,坚持“机械化减人、信息化换人”的施工理念,在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首次全过程采用大断面隧道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引进三臂凿岩台车、湿喷机械手、整体式衬砌台车等隧道施工设备,组成了集“探”“挖”“装”“运”“支”“衬”于一体的7条机械化施工作业线,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安全系数,提升了施工质量,改善了作业环境,还迎来不少兄弟单位参观学习。

他还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通过数据化分析、机械化运作、集成化调配,实现了机械设备集成化、模式化、智能化“协同作战”。

信息化、标准化、机械化的“完美结合”,催生了“1+1+1>3”的叠加效应:依托隧道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传输、实时共享三臂凿岩台车等先进设备的施工数据,实现远程监控、指挥机械化施工。设立门禁系统与隧道人员定位系统,通过在安全帽上配备芯片来实现门禁放行、记录考勤、隧道定位等功能,提升了隧道施工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

大埋深以及长距离独头掘进,给宝坪高速公路秦岭天台山隧道通风排烟带来了极大挑战。他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结合地形及斜井口存在高低差的实际采用巷道式通风,将两个正洞与两个斜井组成一个完整的风流循环系统,因地制宜解决了通风排烟难题,并将风机数量从十几台降低到4台,据估算,仅电费每月可节省30万元。同时,针对隧道涌水量大且反坡排水困难,他采用多级大型泵站逐级提水,再使用抗压管道将涌水排出,顺利完成由30多台水泵及近40公里管道组成的排水系统,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

为提升隧道光爆效果,他带领技术骨干不断钻研,在装药的基础上再装进水袋,爆破后水袋中的水成雾状,降低了粉尘,提高了效率,这一创新技术相比传统爆破减少了17%炸药和70%导爆索用量。他还不断总结施工经验,改进优化了三臂凿岩台车凿孔技术,不仅使炮眼更加平滑,更将每循环炮眼数量从213个减少到196个,降低了开挖成本。

他采用三级沉淀池及污水处理设备“清洁”施工中的污水,并将处理后的净水用于施工便道降尘,既达到了“零排放”要求,又做到了循环利用。他因地制宜改进地下风机房的台车,配置了可拆卸的面板,既节约了成本,又提升了工效和材料周转率。实行自带劳务,严控隧道超欠挖,严控喷射混凝土超耗,自采砂石料等措施,实现了效益、信誉双丰收。

他用本色挑起责任担当

2021年9月19日,刚做完脑部手术、原本医院要求至少休息2个月的他才2天便紧急赴任滇中引水楚雄2标项目经理,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扛起了项目“重启”的“大梁”。

他聚力快刀斩“乱麻”,“强筋壮骨”首当其冲。紧急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倾听整合大家的思想、意见、建议,重燃“必胜信念”,坚定“必胜信心”,凝聚全员智慧和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全员同心,目标同向,让团队从“跌倒”中坚强地“站起来”。接着“梳肝理气”畅通循环,对项目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结合项目的实际进行“废、改、立”,进一步增强其可行性、执行力和实效性,将项目各种行为纳入规范化的科学运行轨道。然后“以心相交”互信共赢,主动邀请各物料供应商逐一座谈交心,摆现状,讲实情,交实底,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担保,实行分批分期解决物料欠款,将越是困难越是考验“诚信”“友谊”与“担当”、角色互换融入实际言和行,赢得各物料供应商的理解和支持,物料供应链陆续得以恢复。紧接着“调整模式”重燃激情,在企业总部大力支持下,果断调整劳务模式,推行联产计酬,对隧洞特殊地段以工计酬,对每个工队、每个工班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动员,让每名工人有方向、有目标、得实惠、有盼头,劲从“胆边生”。他还多方筹措资金,严格兑现承诺。项目工点陆续恢复施工,生产重启“快进键”。

他致力项目进入“快车道”,快速打出项目高效运行的“组合拳”。首先盘活资金、强化项目“内动力”。一方面争取企业总部的资金支持,缓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加快项目自身的资金回笼,成立资金管理专项领导小组,增加人力对项目工程建设应计未计、应收未收、变更索赔等进行梳理,定人、限期完成工程计价、资金调拨。与此同时,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使项目各工作面施工生产逐步加速转起来,快速形成了良性循环。其次坚持计划引领,强化责任包保。根据每个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实时下达调整施工任务计划,实行项目、工区、工队、工班层层责任包保,项目班子成员分别现场蹲点,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每天召开简短调度会,定时汇报工作计划落实情况,对落实好的提出表扬,对没有落实到位的要说明原因及措施保障,确保计划“落地”不“落空”。


突出现场管控,致力“安全、优质、生态、民心、廉洁”工程建设。按照“确保安全、确保质量、尊重规律、科学施工、能快尽快”的主基调和核心目标,严格现场管控,将“安全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认真落实到每事每时每人每行,使进度、安全、质量、环水保等有机协调,齐头并进。着力分类管控,创新破解重难风险点。针对项目“重难点控制性工程”特点,详细分级排序,实施挂图作战。柳家村隧洞进口浅埋段第三系未成岩地质,如同“烂泥堆”里建隧洞,主动联合建设、设计、监理和专家现场“会诊”,开出最佳“药方”。隧洞富水,尤其柳家村隧洞2#支洞,如同“水帘洞”,加之坡度约40.4%的有轨运输受限,积极探索创新出“大坡度斜井支洞全自动混凝土快速运卸系统”“抽排水设备优化配置”“富水地层施工功效提升”系列成果,助推施工化难提速。对凤屯隧洞进口下穿南华县城唯一饮用水源地牛鼻子河、典型滇中红层软岩易下沉和变形等,坚持科技引领,方案先行,抓关键,严过程,重细节,在“步步惊心”中“化险为夷”。严控成本,堵塞“渗水点”。他把止损降亏作为重中之重,以成本管理为龙头,大到设备投资使用,小到一张纸的利用,将企业总部“铁腕治亏、兴企赋能”融入项目部的每人每事每行。特别是对隧洞超欠挖、不良地质隧洞每循环进尺、喷射混凝土回弹量等进行严格管控,每月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总结成败得失,细究责任原因,及时精准施策,避免人为浪费。他还坚持把劳动竞赛作为重要抓手,广泛深入开展“先锋杯.十比两创”“百日冲刺”等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快速掀起了比学赶超、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项目渐入“春和景明”。

他用青春镌刻企业忠诚

春去春又来,滇中引水楚雄2标正进入关键冲刺阶段。柳家村隧洞进口的第三系未成岩地质,凤屯隧洞进口日超7万方的富涌水,柳家村隧洞2#支洞正洞下游去年的“12.29”特大突泥涌水,大坡度有轨运输绞车运行等诸多“难险”如虎挡道,也让他常常食无味、夜无眠。

然而,一向不服输、不怕难的他,总是能“出其不意”和“意外惊喜”。今年春节收假,他第一个提前到岗,并着眼全年,狠抓当前,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之首,致力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效进度等“六位一体”齐头并进,着力干中出效,管中增值。

管好资源,在优化配置中增强贡献率。根据项目进度,他科学调整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人、机、物、料、运高效施工作业流水线,为施工提速提质提供坚强保障。

管好方案,将目标计划落实到细节上。根据剩余工程量,科学编制施工计划,反复优化施工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制定了以“时保日、日保周、周保旬、旬保月、月保季、季保年”具体措施,实时掌握施工动态。同时在空间利用、平行施工、工序衔接方面下苦功,大力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管好现场,在流程控制中推进标准化。他把现场当市场,把现场当战场,精细呵护企业的“生命线”。主动邀请业主及专家现场评估指导“难险点”施工,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应急预案,以及安全、质量、进度、环境保护等标准化管理流程、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注重抓源头、盯现场、严过程、重细节,落实终端责任制,使行为有标准、考核有依据、追溯有源头,让“拳头落在要点上”。积极实施信息化管理,实现“鼠标一点现场入眼”;对钢构件全部粘贴二维码,手机一扫,其材质、型号、部位、加工日期、加工人、检验人等信息一目了然,既避免施工出错,又增强了责任心,为安全和质量上了多重“保险”。

管好难题,在精准施策中提升实效性。针对“滇中红层”“断层”等不良地质,充分利用“程凯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大胆科技创新,不断探索《“滇中红层”软岩隧洞变形特性及施工稳定性控制技术》科研课题,深入研究其特性、规律、工法、工艺等,采用“岩变我变”“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预留核心土”“超前探、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衬紧跟、勤测量”方法,让“暗藏祸心”的大山变得“乖乖听话”。

管好成本,在抓大控小中严防渗水点。他着力管理精细化,严格管控物资材料基础上,集中心思控制隧洞超欠挖,让这个吞食钢筋、混凝土、费工耗材于无形的“魔兽”尽力减少“食量”。每月由成本、工程、物资、设备等部门集中开展节超分析,及时堵塞“漏洞”。并从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小处着手,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在拧紧“总阀门”的同时,经常检测“渗水口”。

管好生态,在互利共赢中建造共同体。他把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当作头等大事,洞内污水沉淀处置标准排放,便道洒水降尘,弃渣场覆绿种树植草,一系列“标准动作”让工地变得清清爽爽,并获得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全线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持“先进单位”称号。

春风又绿江南岸,正是一年春好处。始终牢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程凯,在滇中引水工程建设中,正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精彩”、创造着“惊喜”,正用青春镌刻着“企业忠诚”和人生精彩“诗篇”。(刘海先)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