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文旅融合一村一面 “家门口经济”促振兴

时间:2023-04-0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董殿苗

近日,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坝美村的广场上,“千村百寨赶花街,壮乡桃源舞风采”活动现场,沙戏县级传承人农开福唱起了自己特意创作的壮语歌曲,欢庆文山州65岁周年庆和“三月三”民族节双节。

(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广南沙戏表演)

如今的文山,正以节庆带动旅游产业回暖。在广南坝美、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马洒壮族古村落,文旅融合以不同的形式因地制宜,独特的“家门口经济”逐步成型。

文旅融合:“世外桃源”坝美从喜欢到传承

来到广南县的坝美世外桃源景区,经过800米长的幽暗水洞,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广场上,穿着各色民族服饰的参赛队正如火如荼“比舞”,演绎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和“三月三”民族节的双重魅力。

经过转型升级后的坝美景区,已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广场、生态停车场、沿河栈道、景观长廊等基础设施及配套景观绿化、稻作文化、水车群等服务设施,打造了桃源隐逸、壮族文化、旅游休闲三大独特壮乡旅游精品。

2001年当地开始开发建设坝美景区。2019年3月起,广南县关闭坝美景区实施提升改造。2021年2月,景区恢复对外开放。

“坝美景区以弘扬和发展壮族文化作为文旅融合的主线。此次节庆主题活动,联动周边村寨进行文艺展演,让广大游客来到景区,能够更多去体验和观光,去感受得到壮家的风土人情。”广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丽枫介绍到。

整个景区的运营,还覆盖了周边的村民,让景区内的居民充分参与到景区文化的打造中。小道两旁布满民居改造后具有壮文化风格的民宿,壮族特色美食餐饮店,以及壮族手工艺品和民族服饰小店等,在发扬壮文化的同时,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

据了解,2023年一季度,坝美景区共接待游客6.0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67.3万元。截至目前,坝美景区内共有民宿、客栈31家,餐饮店31家,民族工艺品店3家。在坝美景区民族文化旅游公司就业的村民近100余人,带动村民实现增收2600余万元。

“从喜欢变成热爱,再到传承,不仅是对壮文化的保护,也是对旅游发展的促进。”广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安康志在谈到文旅融合给坝美带来的变化时感触良多。

农文旅融合:从“三产融合发展”到串点成线的山水田园乡村旅游

水汽萦绕间,沿着蜿蜒的山道拾级而上,石斛满山,67种石斛品类,仅铁皮石斛就有3000万丛。

位于广南县杨柳井乡的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别称“石斛小镇”,依托六郎城的文化底蕴和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产业链,深度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已成为当下文山旅游的新热点,其石斛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

据介绍,经过8年时间的打造,累计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将铁皮石斛产业与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相结合,发展石斛种植加工、绿色养生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铁皮石斛生态观光休闲游园,还利用当地自然景色和民族特色,建立生态石斛观光园、石斛养生品鉴餐厅及石斛湾半山酒店,开发铁皮石斛绿色有机养生保健品和特色饮食品及大健康产品,真正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最近都是客满的状态。仅春节前后的一个月,周边村民通过卖小吃和提供住宿等,平均月收入都在10000多元,最多的月收入能达10万元以上。”广南凌垭健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艺畅聊起该项目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时侃侃而谈,现在很多人又再次加入到石斛产业的种植,多了一项增收的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在六郎城穿梭,彷如进入了工地现场,满眼都是正在施工的自建房。据悉,这是因为村民享受到了一二三产融合带来的福利,纷纷自发开始了改建房屋,加入到当地农文旅发展的建设中。

而在马关县马白镇的马洒村,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如今也已经变成一个享誉周边的热门旅游打卡点。

据了解,以前的马洒,是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7.3%。2017年6月,马洒实施了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项目,并于2019年4月对外开放,开启了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如今,民宿、游泳、采摘体验、丛林探险等项目的引进,每月游客近5万人,有力地助推了马洒村顺利脱贫。

“2022年,马洒游客量3.4万人次,收益170万余元。今年1月份,我们就接待了2万人次,收入达到30万元。”马白镇党政办文秘唐翎介绍到,现在不少村民也开始经营起餐馆、民宿,在家门口做生意。

据悉,2023年,马洒将依托百年古村落、千亩草场、万亩森林的“百千万”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全力把马洒由3A升级为4A级景区,发展好山水田园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唐翎说:“我们力争每年吸引游客60万人(次)以上,用三年的时间,让群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以上,让马洒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董殿苗)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