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昌宁打造“四季产业”发展格局 瓜果飘香促农增收

时间:2023-04-0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董殿苗

“这片瓜田里种着7至8个品种的西瓜,4月中旬就可以集中采摘上市了。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今年的价格比去年翻了一番,收入也会增加。”近日,小街子村芒帕自然村的瓜农赧文莱在田埂上指着自家的瓜田,盘算着这一季的收成。

比起以往种植玉米,改为订单式西瓜种植后,这一季的反季节西瓜种植带来的收入增加了至少5倍。

“三个万亩”规模农业促民增收 “四季产业”发展格局初成

芒帕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小街子村,年平均气温23.8℃,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西瓜(尤为盛产)、反季节蔬菜、热带水果等农作物。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西瓜、粮食、蔬菜为主,一年可种植三季。

2005年开始,赧文莱改种了反季节蔬果,仅每年这一季的西瓜,就能给他带来7-8万元的收入。他家的瓜田就在入村口的一侧,是芒帕村千亩瓜田的一小部分,主要售往北京、河南、新疆和东北一带。

据小街子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江荣介绍,芒帕自然村90%以上的农户在这一季都选择了种植西瓜,并从201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如今亩产可达5000元-9000元不等,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户的增收,提高了经济收入。截至2022年,芒帕村种植冬早蔬菜850亩,产值600万元;种植西瓜750亩,产值650万元。

近年来,湾甸乡依托万亩坝子的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组织化”,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着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有效推动了产业振兴和群众增收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采取“规模+特色”模式,成功构建四季产业格局。蔬菜、西瓜、水果“三个万亩”规模农业建设成果持续巩固,构建了冬季蔬菜、春季西瓜、夏季水果、秋季粮食的“四季产业”发展格局。

“每到这个季节,就会有很多货商慕名而来,仅代收货商就保持在1000多人,并逐渐形成一条产业链。”保山市昌宁县湾甸乡党委书记李春华介绍到,如今湾甸乡有果蔬合作社40余家,龙头企业7家,冷链物流企业24家,包揽了分拣、包装、销售全产业链环节。他说,“未来,我们将把湾甸乡打造成果蔬集散地,冬春销全国,夏秋销沿海,保证全年都有反季节蔬果销售到全国。”

为了更好的保证反季节蔬果的提质增效,湾甸乡还引进种植团队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目前已建成沃柑、柠檬、葡萄、芒果“四个千亩”优质水果示范基地,建成哈密瓜、羊角蜜、释迦果、香蕉等百亩特色产业示范点10个,带动300余户群众种植特色果蔬1800余亩,总产值超1400万元,推动形成万亩支柱产业为主、千亩和百亩优质特色产业多点发力的产业发展格局,将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千亩沃柑基地)

另一方面,还先后引进推广绿亨架豆王、一顶红、荷兰红玉等30多个无筋豆、苦瓜、丝瓜等冬早蔬菜品种,以及哈密瓜、羊角蜜、释迦果等20多个优质水果品种,产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据悉,截至目前,湾甸乡稳定耕地面积8.8万亩,冬季种植蔬菜4.2万亩、产值超3.6亿元,春季种植西瓜1.5万亩、产值超1.1亿元,夏季水果面积1.7万亩、产值超0.6亿元,秋季种植粮食6.5万亩、产量2.3万吨。

订单化农业种植 “南菜北运”初具规模

时下,位于昌宁县柯街镇华侨农场社区的换季轮作逐渐进入尾声,准备采收田里的茄科类农作物和辣椒,亩产可达10000-15000元。

“原来都是村民自己想种什么种什么,现在都是订单化种植。我们合作社的日均出货量在30-50吨左右,让老百姓都有了自己稳定的收入来源。”侨众和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自福说,作为一名归侨,他1978年回到后就定居于华侨农场社区。该合作社2015年成立,至今共有309户社员,其中85%都是农民。

(当地反季节蔬果种植情况)

受气温高和缺水等问题的制约,当地群众的反季节蔬果种植以茄科类、辣椒的规模化、订单化种植为主,销往四川、重庆、湖南、新疆等地。

据介绍,目前华侨社区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00亩,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种植芒果、柑桔等658亩,产值526万元。有17家侨味特色农家乐,每年吸引游客3万人次以上,居民也开始逐渐从种植业、养殖业跨越到服务业。

“2022年,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3万元,给到农户的直接利益每年至少有7万元。”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党总支书、居民委员李德寿表示。

据了解,华侨社区依托冬早蔬菜产业优势,采取“村社共建、资产入股、合作社运营、社区固定分红”的模式,投资100万元与侨众和果蔬种植合作社共建分拣、冷藏、包装、运转、营销服务中心,以城镇化理念建设产业示范园,打造农旅融合的观光体验区,实现群众增收有渠道、绿色生态有示范、农旅融合有支撑、致富帮带有保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进一步发挥“全国南菜北运项目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优势,以“一菜一果一畜”为主的优势产业,柯街镇还建设有一个昌宁县国家南菜北运冷链物流基地项目,新建了果蔬分拣车间、检测中心、果蔬换装作业区、商业中心、停车区、门卫室、配电房、汽车维修间等,将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柯街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主要蔬菜及水果基地;打造集货、预冷、分拣、分级、储藏、配送、配货、交易为一体的产地型冷链物流园区。

(工人正在预冷车间分拣蔬菜)

“现在已经进入淡季,每天日均出货量在30吨左右,最高可达90吨。”云南恒益冷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东表示,该项目从去年10月起试运行,目前仍处于试运行阶段,产品主要销往武汉、深圳、北京、东三省,并出口到俄罗斯和东南亚部分国家。

据介绍,该项目将是全国第二个,云南首个产地标准仓,位于全国冬早茄果类蔬菜最大的产区,临近清水河、瑞丽、猴桥等多个口岸城市,是未来滇西蔬菜出滇的必经之路。如果在近3年内能形成产地集中交易市场,滇西和缅甸蔬菜有80%会到昌宁进行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可突破100亿以上。(董殿苗)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