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十年间的变与不变

时间:2023-03-3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徐丽芳 姚敏

(《多依树的早晨》 龙俊摄)

十年前,作为云南省第二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红河哈尼梯田,一时间名声鹊起,备受各界关注。

十年过去了,红河哈尼梯田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中实现了自身的变与不变。

(《梯田中的马拉松》 甘与汇摄摄)

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据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心区是元阳梯田。这里的梯田规模宏大,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爱梯田的美景》 李亚新摄)

“我们要好好保护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这是祖祖辈辈生活在当地的元阳县新街镇大鱼塘村村民白宇蟾的心里话。

白宇蟾认为,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我们更加重视对梯田的保护,这是我们一直不变的初心”。

当地政府也在申遗成功后不断加大对哈尼梯田的保护力度。据介绍,申遗成功十年来,元阳县在哈尼梯田核心区(含缓冲区)累计投入28.16亿元,大力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工程,遗产区植被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67%和49.6%,先后恢复老虎嘴、螺蛳田片区等水改旱梯田3433亩,生态环境恢复成效显著。不断加大对传统民居和村落的保护力度,改造传统村落64个、挂牌保护传统民居1603户、累计修缮保护遗产区民居4500余幢,使民居和村寨留住了原真、特色与乡愁。

(2023年春节哈尼小镇篝火晚会 罗茜摄)

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元阳县积极做好当地的文旅融合发展,让当地百姓靠着保护好的梯田吃上“旅游饭”。

“从春节到现在,元阳旅游热度不减,每天有游客3000人左右,我们积极做好旅游接待各项服务工作,让游客安全舒心游玩。”元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康介绍。

(《马拉维选手的梯田体验》 佟忠义摄)

旅游业的发展也带火了当地的住宿餐饮行业,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白宇蟾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们一家经营着田上家园农家乐,旅游旺季每天要接待二、三十桌客人,日子越过越红火,保护梯田的意识也越来越高。

“我们要好好保护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让更多的游客来看我们的梯田,体验我们的哈尼文化,品尝我们的哈尼美食。”白宇蟾说道。

(云南哈尼梯田旅游文化公司供图)

阿者科村地处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内,全村65户479人,是保存完好的哈尼族古村落,绿水青山、梯田、蘑菇房是这里宝贵的旅游资源。2018年1月,元阳县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共同编制了“阿者科计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邵浩然摄)

2019年3月至今,阿者科村累计分红7次,分红金额共91.95万元,平均每户累计分红14146元。其中43户(66%)村民按照100%比例分红,每户累计分红16440元。今年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4703人,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3.4万元。

(邵浩然摄 )

“今年1月以来,阿者科每天的游客都很多,村子里面很热闹,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家都很开心。感谢政府,感谢中山大学,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也一定会好好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保护好我们的梯田、森林、村寨。”阿者科村村民马有德激动地介绍。

据了解,目前景区重点发展旅游特色村5个,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450家,有310户农户从事旅游生产、运输、服务等行业,直接或间接吸纳4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罗茜摄)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自2013年以来,元阳县的旅游接待记录不断被刷新。2023年春节期间,元阳县接待游客25.68万人次,同比增长292.66%;旅游总收入19692.86万元,同比增长377.11%,恢复到2019年的210.53%。

这组数据也见证着元阳县不仅全力守住了哈尼梯田的“绿水青山”,护住了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生态系统,还不断擦亮“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哈尼梯田”旅游文化名片,让哈尼梯田不断释放出旅游红利。(徐丽芳 姚敏 稿件素材来源于元阳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