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采取“354”工作法,突出重点河湖、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精细规划、精心组织、精准施策,大造“岸之绿”、大建“景之美”,高起点高品位推进绿美河湖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红河州绿美河湖建设近三年达标达效48个,超额完成年度考核任务,累计完成投资12.86亿元,植树381.44万株,完成绿化面积307.12万平方米,新增河湖岸线绿化长度112.65公里,绿美河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坚持“三水统筹” 提高绿美河湖品位
据了解,红河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全域治水,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绿美河湖既有高颜值更有高品位。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打好以异龙湖为重点的“湖泊革命”攻坚战,推进红河、南盘江两大水系保护修复攻坚战,抓好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等重点河湖水系截污治污,突出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四源齐控”,14个国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85.7%,同比上升7.1个百分点,32个省控断面劣Ⅴ类水体比例同比下降9.4个百分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坚持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库一策解决河湖库管理保护治理突出问题,完成431个河湖健康评价,全面完成179条河流、5个湖泊、369座水库总长5522公里的管理范围划定,强化规划控制、分区管理和保护利用,推进河湖“清四乱”规范化常态化,排查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持续恢复河湖行洪和岸线生态功能,“一湖、两系、三海”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2022年用水总量16.72亿立方米、比控制目标少6100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2%、17.5%,节水优先、量水而行、爱水护水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坚持“五资融合” 提速绿美河湖建设
红河州坚持多元融资引“活水”,强化绿美河湖项目资金保障。政府主导加大投资。落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近三年州县两级财政共计安排水污染、水生态、水环境等治理资金5.61亿元。用足政策向上争资。分析研究涉水项目与绿美河湖建设的关联性,将绿化美化建设内容纳入涉水项目前期设计,打包争取上级资金,近三年共计争取到位上级河道治理、水土保持、专项债券等项目资金3.01亿元。
银企对接贷款融资。依托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专业化管理公司等项目建设运营主体,撬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甸溪河生态治理等绿美河湖建设项目共计融资到位3.18亿元。引入社会力量筹资。借助市场机制,推动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多元合作、互动互补,引入苗木企业等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两手发力”建设绿美河湖。盘活资源招商引资。发挥绿美河湖的土地、景观、旅游、人文等资源优势,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引进蒙自市水保工程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梨江河等绿美河湖项目建设。
坚持“四条路径” 提升绿美河湖质效
红河州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建立“党建+红(党旗红)绿(水源绿)蓝(警检蓝)+N”工作机制,通过“党建+河(湖)长制联建”、“河长+检察长+警长+校长”联合护河爱河、党员干部义务植树等活动,切实解决了群众关心关注的河湖“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引领绿美河湖建设走出了新路子。以规划先行为前提。对照《云南省绿美河湖三年行动建设工作考核细则》,委托红河州水利规划院为绿美河湖技术服务单位,编制了红河州绿美河湖十年规划,在摸清现状、问题和绿化美化需求的基础上,“一湖(河、库)一策”确定项目清单、措施清单、目标清单,引领绿美河湖建设达标达效。
以项目支撑为保证。紧盯绿美河湖建设任务,在政策钻研、项目谋划包装上下功夫,通过集中研判、项目打包等灵敏项目资金“嗅觉”,切实解决绿美河湖项目策划包装“路子窄”“包装难”等问题,建立起州级绿美河湖建设项目库,入库项目共计150个项目,总投资达65亿元。以群众参与为基础。良好的河湖生态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美河湖人民建、建好河湖为人民,强化宣传引导,高度凝聚社会共识,加快形成组织为龙头、党员作表率、全民共参与的治水护水新模式,营造全社会共建、共融、共享、共管的绿美河湖建设管护新局面。(杜浩楠/文 红河州水利局/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