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空间如何变换,雷锋精神永放光芒。”来自上海虹口区曲阳街道一篇新闻报道,让“活雷锋”杨宝全在他的故乡个旧市隔空“火”了一回。
杨宝全是云南省个旧市政府车队一名普普通通的驾驶员,1956年生,2016年退休。从知青到部队再到地方,退休后随子女到上海定居,他40多年如一日,一直默默坚定着一份信念,以雷锋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承诺和信仰将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传播雷锋精神扬正气
1976年杨宝全应征入伍,有感于部队的教诲,他在日记本中郑重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誓言。哪里有困难,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杨宝全到个旧市政府工作后,曾多次把交通事故中负伤的患者送往医院,并将见义勇为奖金捐给个旧市残联。他主动帮助素不相识的驾驶员修理车辆,为素不相识的战士垫付行李托运费,在火车站协助警察抓扒手。他把自己在公路上拾到的整箱香烟交给单位,并积极寻找失主。他帮助过生命垂危的昆十中学生暴容,长期资助生活在市郊的孤寡老人杨粉仙,帮助因病家庭陷入困境的下岗女工……
从1999年开始,杨宝全自费买来木材,先后制作课桌椅20套、乒乓球桌14张,并购买了价值3万多元的乒乓球、球拍、球网,捐赠给当地乡镇、学校、部队等单位。他多次组织团队开展暖冬行动,自费买来学习用品和书籍,先后到红河县、蒙自市、绿春县等山区的小学校送温暖、献爱心……关于杨宝全的“好事”说不完,当地市民都称他为“活雷锋”。
1999年,杨宝全在雷锋生前战友张峻的帮助下,自费出资1万多元制作了雷锋图片及展板80余块,到昆明、开远等地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等地举办“弘扬雷锋精神”图片展700多场次,参观人数超过70多万人次。
成立学雷锋小组永续雷锋精神
杨宝全说,一个人学雷锋是不够的,应该让更多的人都来学雷锋。2003年,他牵头成立了“个旧市学雷锋小组”,2007年开始,杨宝全牵头发起了“雷锋送考、爱心车队”学雷锋活动,当年,全市有400多辆挂着杨宝全设计的“雷锋送考”爱心标志的出租车,把参加考试的考生安全迅速地送到考扬。
杨宝全学雷锋精神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他连续十次被评为州、市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曾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五星级志愿者、省级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而他却把奖金全部捐赠给贫困山区的老党员,并购买书籍赠送给贫困地区学校和个旧市儿童福利院。对于自己获得的荣誉,杨宝全说,社会需要弘扬雷锋精神,他只是在走雷锋没有走完的路,做雷锋没有做完的事,这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身在异乡播撒雷锋精神
“磨剪子了,戗菜刀。”带着个旧乡音的普通话在上海市曲阳百联南广场飘荡。3月5日,杨宝全免费磨刀服务点排着长队,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免费磨刀服务点还围着四五位居民,一直到12点多,杨宝全磨完10多把刀才离开,他匆匆忙忙吃了2个包子便赶着参加下午场的便民服务活动。
在与杨宝全取得联系后得知,2017年年底,随着孙子在上海呱呱坠地,杨宝全不得不将学雷锋团队委托给了副队长,与老伴一起到上海照顾孙辈。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加入了曲阳路街道志愿者的行列。清晨,他穿上志愿者马甲,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周末他来到人民广场、南京路等热闹的地区,默默地做着志愿服务。杨宝全还联系了当地的社区,在虹口区的社区等单位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图片巡回展。在他的感染下,IT工程师夏雕等一批志愿者加入了杨宝全学雷锋队伍中。
“我是一个老党员,我用这样的形式既是学雷锋也是过我的组织生活,也想用这样的形式向别人传递雷锋精神!”40多年来,杨宝全用自己助人为乐的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得到帮助,他持之以恒地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唱响了新时代的正气歌!(雷姣 个旧市委老干部局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