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杨淇:阿昌有“公主” 翩翩舞广袖

时间:2023-03-0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张晓莎 庄浩

翩然惊艳的时刻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兔年春节,由云南演艺股份有限公司(原云南省歌舞剧院)全力打造的大型梦幻亲子舞台剧《白雪公主》在昆明成功上演。

沉浸式的体验,梦幻的舞美灯光,演员们扎实的舞蹈和表演功底,正义与勇气的主题,增添了该剧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获得观众盛赞。

洁白如玉的皮肤,殷红艳丽的嘴唇,乌黑亮丽的长发,纯白飘逸长裙,红色丝绸发卡……这样的白雪公主,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剧中,饰演白雪公主的阿昌族演员杨淇,凭借灵动有趣、栩栩如生的表演,在众多孩子的脑海里定格了“美丽、纯洁、善良,如同天使一般”的形象。很多家长和孩子在演出结束后,争先恐后上台和她及团队合影。

多年来,杨淇每年有几十场乃至上百场的演出,很忙很累。正月十四,杨淇依然在演出。至兔年的元宵佳节,终于有半天的闲暇接受采访。

“演艺公司优秀演员特别多,我能有机会扮演白雪公主还是非常开心。这部舞台剧集齐欢乐爆笑点与感动泪点为一身,融入了艺术的力量与科技的魅力,演出人员赋予了灵感和想象力。以趣味调动小朋友的参与性,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勤劳、纯真、宽容等美德,从中学习到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感觉我们的辛苦付出非常值得,也感觉自己那一刻就是真正的‘白雪公主’。”杨淇说。

“扎妮扎”从边疆来

“阿昌生得犟,不哭就要唱。”杨淇出生在陇川县高寒山区王子树乡。陇川县是“中国目瑙纵歌之乡”,耳濡目染,杨淇自小就是班级里儿童节等的歌者和舞者。家庭并不富裕,她平时还需帮助父母种植和采收茶叶、核桃。

在家乡民族小学里,每周开展两次“民族特色兴趣活动课”,有葫芦丝、景颇乐队演奏班,有陶艺、剪纸等手工艺班,女生如孔雀般翩翩起舞,男生练习刀术、棍术帅气十足。民族文化的海洋熏陶了她,增长了民族技艺,厚植了演艺的种子。

上学至五年级的2011年,正值“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云南省歌舞剧院“花蕾班”到陇川县招募学员,拥有甜美长相和较好身体条件的杨淇成功入选,进入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学习。那年,她12岁。

“完全是魔鬼训练。”她说,凭借刻苦和韧性,一边练好艺术基本功,一边狂补文化知识。最终,从边疆走来的“扎妮扎”(阿昌话,漂亮小姑娘的意思),成为了云南省歌舞剧院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

她的父母依然在老家做点小生意,照顾尚在上学的妹妹。杨淇只身在昆明,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地走向艺术的殿堂,走向世界的舞台。

担任舞蹈演员的这几年,杨淇曾参加中柬情合家欢大型柬埔寨春节联欢晚会,到尼泊尔参与跨国春晚演出。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连续8年参与云南春节联欢晚会演出,2021年参演了百年百部经典作品《阿诗玛》和舞剧《马帮丝路》。

舞蹈,是她飞出边疆的翅膀,也是舞动人生的节奏,是她与社会对话的语言,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这样的殿堂里,她有许多崇拜的偶像,像刀美兰、杨丽萍……她想以舞蹈展现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书写人与自然相融、民族和谐的篇章。

“作为一名从边疆而来的少数民族演员,能够进入世界的舞台,我倍感幸运;作为一名舞者,能够参与不同类型的演出,体验人间百态,对我来说是难得的积淀和历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无论飞多高,无论走多远,杨淇的心里,陇川的风、土地、森林、虫鸣鸟叫,才是她最熟悉和眷念的;纪念阿昌族传说中的始祖女神遮帕麻和男神遮米玛造天织地、创造人类,补天治水、智斗邪魔腊訇和重整天地的舞蹈“蹬窝罗”,是她最擅长的;在阿露窝罗节上和着象脚鼓、芒锣的节奏,唱起歌,跳起舞,舞起青龙、白象,是她记忆中最欢快的场景;辟邪消灾的法器、生产中的工具、婚嫁中的礼器、目瑙纵歌上的标志、中国四大名刀之一的阿昌族刀,是她最为敬爱的;还有阿昌族的酸食,令她回味无穷,一个人在昆明过元宵佳节的杨淇,只想吃一碗家乡的过手米线。

音韵律动倾大爱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梁河县、芒市的半山区,以前主要靠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生,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薄弱,群众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自2015年实施阿昌族整族帮扶和定点帮扶项目以来,累计整合投入12.46亿元帮扶资金,在德宏州九保、曩宋、户撒三个阿昌族乡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民居保障、产业增收、综合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帮助阿昌族群体实现脱贫致富,至2020年“幸福阿昌”各项帮扶目标全部圆满实现。为将脱贫攻坚成果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2021年再次选派了10名干部,到阿昌族村开展驻村工作。

世间心智灵慧,常发于温润谦恭。“我虽然没有直接享受到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扶贫的实惠,但我感受到家乡在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产业发展方面的变化,我的同龄人,我的乡亲,得到了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支持和帮助,家乡人民都富裕起来了,经济收入都有所提高,使我更加安心在外工作。也在此对关心、关爱阿昌族的所有人道一声‘感谢’。”

“以前总是想走出大山,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却总是想着家乡,想着回去。”多年的台下苦练和舞台体验,杨淇深深领悟了,舞蹈,不仅仅是生活的需要,而是回响在自己灵魂深处的语言。因为每一个动作都赋予了特别的含义,伴随着音符的节律,潜藏在血脉里的悸动就会随之翩跹。那是灵动之美,一如诗人的灵魂藏在内心,歌者的灵魂在喉间盘桓,舞者的灵魂却流溢在全身,总有一个时间,总有一个场景,会迸发、倾泻。

她希望能将她主演的《白雪公主》这台舞剧带回家乡,让家乡的孩子们了解更多世界文化,开阔视野。

有感于烟草公司帮助阿昌族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并在扶“智”和“志”上下功夫,农村居民教育生活条件发生巨大改变,以及工作队和阿昌同胞在同吃同住的几年时间里,发生的故事和结下的深厚情谊,她希望有能够展示乡村振兴、幸福阿昌的文艺作品,让她在舞台上再现扶贫时光,感恩烟草公司对一个少数民族的倾情倾力。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杨淇,激励自己能够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歌舞文化艺术与现代舞台表演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探索与创编,站上更高更广的舞台,向全世界展示阿昌族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文化;同时,用艺术传递善良、正义、勤劳和勇敢,培育感恩情怀,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和谐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支持阿昌族地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非遗文化保护等方面多做贡献。(张晓莎 庄浩)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