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区召开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推进会

时间:2023-02-2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2月27日,昆明市西山区召开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暨创建指标培训会议,全区20个相关部门、技术服务单位参会。

会上,西山区创生办主任通报了西山区2022年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技术服务单位汇报了创建工作情况;西山区生态环境分局分管领导对下步创建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西山区目督办对创建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技术服务单位从主要依据、工作框架和流程、指标体系、重点关注指标等方面进行业务培训。

会议总结了西山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展的五个方面的工作:

形成个体示范向区域整体推进转变的地方特色。近年来,西山区通过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实现由个体示范向区域整体推进转变,在2014年第一批省级命名的3个生态街道成功经验上形成了具有西山特色的工作做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印发实施《西山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西山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启动了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并同步统筹开展省级示范区复审工作。西山区探索出一条让青山既长“叶子”又长“票子”的转化实践模式,通过各部门协同发力,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重点研究指标任务,完善机制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坚持规划先行,严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质量。西山区紧紧围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目标,积极谋划,一方面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通过科学制定规划,形成创建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另一方面坚持高水平实施规划。注重激发和保护我区在抓好示范创建、运用好创建成果的热情,完善创建工作体系;同时统筹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国家模范城市建设,突出生态创建工作的特色亮点,不断夯实创建基础。

以创促建成效逐渐显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中,西山区注重绿色产业转型、污染防治攻坚、绿色消费方式转变、生态价值转化、乡村振兴、激励引导六个结合,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2022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2.88%,环境空气优良率100%(全市排名第一),国控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重点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100%。

以创促改成果明显,推动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严格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对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市开展的各类专项督查中存在重大问题,且未按计划完成整改任务的或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或生态破坏事件的,实施一票否决制。倒逼西山区各部门、各街道,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落实涉及中央及省级生态环保督察27个问题166项的整改,整改完成161项,办结率97%。

积极探索符合西山特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云南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出路在生态。西山区紧紧围绕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符合西山区实际和特色的生态转化路径。2022年新增城市绿地20.8公顷;扎实推进矿山治理,完成章白石英砂厂等12个点位1128亩生态修复;引入社会资本整治废弃矿山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全面推行林长制,新增营造林1.1万亩,森林蓄积量达330万立方米;新增生态农业绿色种植龙头企业21家,新认证“三品一标”企业5家、产品12个,总产值达8亿元,增长2.5%,为生态经济价值转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案例和经验。结合我区实际,从3个坚持(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坚持严格标准、有进有出)8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

下步工作中,西山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继续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力争2023年创建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西山力量。(昆明市西山区融媒体中心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