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节气游云南】雨水 | 探寻哈尼梯田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3-02-1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姚敏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雨水一到,雨量渐丰,万物抽芽冒尖,又到春耕备耕的好时节。

云南省红河州的哈尼梯田上,云海茫茫,村落隐约,田埂顺着山势,画出自然的等高线。云雾翻腾间,层层叠叠的梯田折射出光影的变化,银波荡漾,景色变化万千。

(龙俊摄)

不同的时节总能邂逅不同的哈尼梯田。但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是哈尼梯田的“丰水期”,也是哈尼梯田的最佳观赏期。

恰逢雨水,辛勤的哈尼族人在梯田间穿梭,或赶着老牛犁田,或弯腰插秧,一排排嫩绿的秧苗整齐延伸开来,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王会元摄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哈尼梯田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闻名海内外。

金家茂摄

1300年前,崇拜大自然的哈尼族祖先在森林之下搭屋建寨,又在村寨周边依山随势挖田引水,开垦出了宛如天梯的层层哈尼梯田。森林涵养的水流顺着沟渠缓缓流下,穿过村庄滋养着梯田,在河流中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变成降雨回到森林。千百年来的循环往复,在这片土地上雕刻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农耕文明奇迹,见证和传承着先民们独特的农耕智慧。祖祖辈辈以稻作为生的哈尼人,在这片土地上与自然融为一体,保护和促进了多样的生命世界,让哀牢山区拥有2000多种植物和460种野生动物,成为世界生物多样化的展示地区。

(龙俊摄)

冬去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今的人们不仅在传承先民们留下的农耕智慧,还结合科学技术,开辟出了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智慧农业”。无人机撒药、大数据管农田、农资农产品线上交易、在线技术课堂……近年来,农业与科技相结合的“智慧农业”大放光彩。温室大棚让反季蔬菜早早走进了千家万户;无土栽培、室内栽培、沙地种植、光伏农业等方式既节约了农用土地,还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环境的友好发展;生态、旅游、文化相结合的综合体,则让更多人参与到了农业生产、采摘的过程中去,体验与智慧农业的互动式发展。

李信忠摄

几千年来以农立国的中国正在描绘着别样的“农耕图”。

如今,坐落于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正依托保存完好的四素同构生态系统、独特的传统民居以及悠久的哈尼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业。村民们以梯田、蘑菇房和自然生活方式等资源入股集体旅游公司,将分红利益与遗产保护细则进行绑定,在激发村民主动保护意识的同时,实现村民们的增收致富。

江浚腾摄

自2018年国庆试运营以来,阿者科村实现旅游总收入177万元,累计分红6次,村民直接分红78.51万元,户均累计分红12078元。通过全体村民参与的“内源式村集体主导”发展模式,盘活了村庄资源、带动了群众增收、促进了梯田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百年古村和千年梯田由此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姚敏)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