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春耕备耕的最佳时机。在云南元阳俄扎乡松树寨村委会的百亩梯田里,农户们为了一年的好收成,带着满满的“牛力”犁田、除草、修埂、撒秧,田间地头呈现一派春耕备耕的忙碌景象。
哈尼梯田都是依山而就,从山顶到山底环环相伴,先进的农耕机械无法进田施展,所以村民们还保留着最传统的撒秧方式。简单吃过早饭后,马秀琼夫妇就扛起犁耙,牵起牛,背上谷种往田里赶。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犁田、除草、修埂、平整田地、撒下红米籽种、覆膜保墒,在娴熟的动作间正式开启了今年的“春忙”模式,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就出来撒秧了,乡农科站的技术人员也来指导我们育秧,我们严格按照他们的指导来做,再过45天左右就可以插秧了,希望今年有个好的收成。”俄扎乡松树寨村委会阿哈多村村民马秀琼自信满满地说。
据马秀琼介绍,红米谷种是哈尼人的重要粮食根源,一直沿用传统老法子耕作,每一粒种子都是浓缩的精华。只要在梯田中栽种红米,政府便会给相关的优惠政策,每年县粮食购销公司还会进行保底收购,这极大提高了群众保护梯田、种植红米的积极性。
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乡农科站组织技术人员把农技服务送进田间地头,对农户的育秧技术、田间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做好农资调度,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为全乡春耕备耕有序高效进行按下了“加速键”。“以前我们老百姓育秧的方式首先要捂种,捂出苗后再撒进去,但是由于技术不到位,所以种子会捂臭,导致秧苗成活率低。所以我们现在改进的育秧方法是,先用太阳洒一到两天,洒干以后直接撒进去,然后盖上薄膜就行了,这是我们向老百姓指导的一种科学的育秧技术。”俄扎乡农服中心技术人员马牛壤介绍道。
春耕备耕正当时,农资保障是关键。在俄扎乡智安农资店里,各类化肥和种子品种丰富,杀虫剂、除草剂等农用物资一应俱全,前来咨询购买的农户络绎不绝。“我们店根据市场需求,提早做好了肥料、农药、农膜等物资的供应,确保春耕生产农资供应。”俄扎乡智安农资店老板石依牛说。全乡农资市场呈现货源充足、价格平稳、质量安全的总体态势。
近年来,元阳县加大梯田红米产业培育,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依托哈尼梯田资源优势,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措施,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的经营模式,走原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持续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李少福 李光福 元阳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