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的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保留着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示范点的建设,填补了世界遗产类型中茶文化遗产的空白,是保护当地世居民族延续至今林下茶种植传统,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农业文明的发展进程的项目。
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于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景迈山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2021年1月,景迈山文化景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22年9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完成对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的现场考察评估。目前,景迈山当地原生种子植物共134科524属,约 1500种,其中有金毛狗蕨、大叶黑桫椤红椿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8种,高盆樱桃等云南省保护植物7种。
同时,景迈山也是澜沧县建设城乡美化绿化工程中绿美景区示范项目。景迈山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坚持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尊重、保护和传承景迈山古村寨社区传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让景迈山从“绿”到“美”进行提质升级。
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示范点绿化美化工程占地面积19095.74公顷,主要种植乔木10000株,灌木50000丛,草坪150000平方米共计绿化面积210000平方米,概算总投资2000万元。该项目于2022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12月完工。目前已完成园林绿化工程,完成绿化种植面积106895.55平方米,乔(灌)木种植54000株,完成投资1300万元。
通过修复场地原生自然环境,拆除侵占古茶林的建筑,修复村寨边界及村寨外面积较大的建筑拆除空地,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依据古茶林的立体种植结构增补植物,恢复“林—茶”共生景观。目前5片古茶林、9个传统村落和3片分隔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遗产价值载体保存完好,传统村落和民居建筑有机演进的进程真实、完整。同时从尊重并延续传统村落风貌角度,依照村寨内不同公共空间的特征和景观要素,提升周围的景观环境。通过绿化的增补,减少裸露空地。村寨内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复层种植,“乔—灌—草”搭配;宽度较窄的绿地单层种植,重要的路口通过丰富的植物搭配,形成视线焦点;栅栏、挡墙前的绿地增加地被花卉,建筑前的“灰空间”增加盆栽摆放,对裸露的护坡进行绿化遮挡,种植爬藤植物及花卉地被。
下一步,澜沧县将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示范点绿化美化工作,让景迈山展现出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成为令人向往的遗产地。(戴铮 刘绍虹)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