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增至1196项

时间:2023-01-0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杜浩楠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云南省红河州23个非遗项目入选其中。

红河州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自治州,居住着哈尼、彝、汉、苗、瑶等十一个世居民族。由于各民族居住和生活的地理条件、生存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也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红河州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96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86项,州级190项,县级904项;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92人,其中国家级13人,省级91人,州级399人,县级1489人。

一直以来,红河州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通过鼓励传承人积极参与传承项目的展览、演示、研讨等活动,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各类非遗传承展示活动。认真组织各级传承人的传承经费补助工作,根据传承人考核情况,足额发放传承补助,其中国家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省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州级传承人补助从2016年起提高至每人每年2000元。

红河州在传承人较集中、传承基础较好的区域,依托具有影响力和传承能力的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工作室为传承基地,设立传承点,举办各级传承人培训和展演展示活动。全州共有160个非遗传承点(含未挂牌),其中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2个省级非遗保护基地、20个州级非遗保护传习馆(所、室、点)、137个县级非遗保护传习馆(所、室、点)。

为有效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河州不定期举办非遗技能培训、比赛来守护和传承传统技艺,提高了各传承人的传承意识。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促进学生近距离体验非遗、了解非遗,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传承人后备力量建设。2016年以来,各级传承人开展传承、培训人数达30801人次。

此外,红河州对各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档案进行整理,初步建立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档案,确保国家级、省级名录项目的资料档案规范。针对传承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情况,为防止“人歇艺绝”,分步骤对年龄偏大并掌握特殊技艺的传承人进行抢救性录制。完成了国家级项目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季生产调》代表性传承人朱小和抢救性记录工作获评全国25个优秀项目之一。(杜浩楠/文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