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乡村自然禀赋资源优越,高质量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全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此,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在推动涉农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一村一策”,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更加务实、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推进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村庄变身“网红打卡地” 村民也要学新技能成为“旅游讲解员”
位于西山区碧鸡街道的百草村,周边山势平缓,植被茂密,泉水清澈,极为适合中草药植被的生长,一代“药王”、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曲焕章的旧居也座落在这里。
数百年来,百草村吸引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前来,积淀下了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
近年来,通过整合当地文旅资源,深度挖掘开发白族文化、白药文化、宗祠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根据文化故事,打造人物情景造型,保护性开发重建了曲焕章旧居博物馆等,实现民族文化+特色建筑+白药文化的综合性展示,真正实现了由“村庄”变“景区”的转变。
“曲焕章的博物馆太有意思了,没想到云南的这位名医居然在这里采过药。”“这里那滩保护的清泉我印象太深刻了,当地把这里的自然生态保护得很好!”“我最爱,去的就是那个网红的打卡地!很有年代感!太有意思了!!”许许多多,到过百草村的游客,这么谈他们的旅游体验。
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原本只是以一产为主业的小乡村,其产业结构也悄然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旅游从业者来到这里开拓全新的事业。村内特色民宿、茶空间、药膳料理等等,旅游服务的内容日渐增多。百草村已成为西山区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
“这些年,在上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村里农文旅发展的脚步是越来越快,随着这种发展,我心里高兴,又有了一种担心,那就是我们的村民是否能适应和跟上这种发展的变化,成为新农人。”在谈到村里发展和村民技能要素匹配的问题时,百草村第一书记李金龙,曾有过这样的困惑。
好在,在得知了李金龙的困惑后,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也在积极谋划、想办法。
只有让村民也能参与的才是真正的振兴发展
在帮助百草村,完成了乡村旅游规划、旅游特色亮点的硬件打造后,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注意到,原本世代以一产耕种作为主业的村民们,也需要适应发展需求,学习、提升新技能,真正成为旅游网红村的建设者和受益人。
于是,区文旅局牵线搭桥,邀请了专家王兵前往百草村,帮助村里培养第一批自己的“旅游推荐官”。
“介绍一个旅游地的魅力,往往需要讲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我们对游客介绍的时候,就要落脚在一代名医曲焕章如何来到我们百草村……”在第一次对百草村的调研中,第一书记李金龙就忍不住向专家讨教怎么把百草村的魅力介绍给游客,而专家也毫不吝啬,现场就教学示范了起来。
“怎么更好的培训,能够使我们的村民具有导游讲解的技能,以便今后他们能够有能力服务于来到百草村的游客,旅游体验做好,从而使得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壮大,让村民增收,这是我们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以后这样的培训,只要村民需要,我们就会长期开展!”王兵说。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最强助力,最初萦绕在村民们心头的困扰解开了,时代的发展中,百草村的村民们,正在成为新百草村的建设者和发展成功的共享人!
“太好了,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村民心里就有信心了,村里年轻的一代都让他们学起来,成为我们百草村的旅游推荐官!”李金龙高兴道。
一村一策精准发力 让西山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立足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西山区的农文旅发展近年来焕发着勃勃生机。
从地理条件来看,团结、海口、碧鸡三个街道相互协调,构建了距离昆明主城区域最近的第一农文旅发展圈层。从产业发展基础而言,通过积极的招商引资、有力的产业引导,现在西山的农文旅发展,既有像海口青渔湾这样,以温泉康养为主,年产业规模超亿元,写好“水文章”的农文旅项目,也有团结乡团结鹿八森林、团结苹果鑫等一批以森林康养为主,念好“山字经”的项目。产业业态更涵盖了森林、水上运动、乡村民宿、露营地、康养、轻度假、自然教育培训、亲子游等,做到了“全”而“美”。核桃箐、大墨雨村、大乐居等获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美誉;团结街道获评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被评为云南省特色旅游名村;西山区被评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
创新推动 服务优先 2023西山农文旅发展更精彩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推进西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西山区凭借着良好的自然禀赋和不断做优服务、做强供给的责任意识,用优化的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换来“好口碑”,赢得了吸引力。
今年,在海口,一个全新的农文旅项目悄然落地了——楠竹公社,这个占地数百亩的农文旅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将围绕竹文化,建立国内最全的竹种子天然保护库;以休闲、亲子、科普培训为内涵的自然社区;以康养、运动为主的老年社群……
建设这个项目的,是一对曾经留学、旅居国外多年的夫妻,其中妻子顾李正是土生土长的西山人,正是因为看见了西山的发展与希望,去年她和丈夫选择一起回国,回到西山故里,想要带着再过来学到的创新经验,投身家乡振兴建设的大潮中,就在上个月,夫妻俩正在与新加坡的设计团队对接,想要在楠竹公社,建设一家具有超前意识、在国内都具有创新实践性的科普博物馆。
良好的服务和环境,不断吸引着像楠竹公社一样优质的农文旅项目落地西山。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西山区也将继续把探索求新、创新驱动作为发展要义;把精准对接、跟踪服务、优化环境作为工作宗旨;把高质量推进辖区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目标;不断优化、细化、强化工作,以务实作风、实际行动、工作成绩,践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与号召。(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