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把发展产业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路径,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领导发展的能力。2022年11月,7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以上,总收入从2020年58.44万元增加到190.79万元。六顺镇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区,也是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辖8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103个自然村,是一个以汉、彝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山区镇。
党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套思路定方向。紧紧围绕《思茅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工作规划》,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镇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制定了六顺镇8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目标任务。一个专班强保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压实担子,高位推动,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体联动聚人心。建立健全镇党委政府、村、部门联动机制,推行定期会议调度、实地考察、逐村研判、因村施策“四定”工作机制,做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
因地制宜,两种产业齐发展。以“咖”为主夯实传统产业发展根基。8个村共有云南小粒咖啡种植面积5.3万亩,是思茅区产量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六顺镇紧密结合产业优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等形式,着力做好“咖”文章,不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新”为要助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在着力巩固茶叶、咖啡等传统产业基础的同时,立足“一村一品”,大力支持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官房村姬松茸种植、嘎里村土鸡养殖、团结村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主动思变,“三联”举措见实效。村企联姻共赢发展。依托产业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创新“招商引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多措并举实现村集体“服务管理有收益、资产出租有租金、村企合作有分红”的“三大”联姻利益分配。2022年,六顺镇争取村级集体经济项目4个,新引进合作企业2家,推动高笕槽、嘎里、团结等3个村与企业合建咖啡加工厂2个。村村联动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官房、南邦河、高笕槽、团结4个村食用菌种植项目,扩大产业规模,打破地域、资源限制,推进资源缺乏、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团结村和嘎里村异地投资置业、跨村抱团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党群联合强村富民。官房村推行村党总支“资金+技术”支持模式,示范带动农户扩大姬松茸种植规模,建立利益联结,形成“企业+村党组织+农户”的不同模式,实现党群联合共筑致富路。目前,官房村党总支共带动23户农户种植姬松茸67个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强村富民,四种模式促增收。立足镇村实际,坚持从自然禀赋、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产业发展型、物业经营型、资源拓展型、投资收益型四种模式并存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发展壮大产业型集体经济。紧紧抓住上级大力发展咖啡产业为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建设咖啡良种推广示范基地100亩,改造中低产咖啡园4865亩,新建日处理量50吨鲜果加工厂2个,2022年,炮掌山、嘎里、团结、高笕槽4个村发展咖啡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2万元,占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依托产业优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显著。发展壮大物业租赁型集体经济。炮掌山、南邦河、嘎里等5个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资金等,与企业共建标准厂房形成固定资产进行出租、分红收益,村企共赢发展,2022年,五个村租赁收入达74.7万元。发展壮大资源拓展型集体经济。积极盘活“三资”,竹山河、那棵落、嘎里、南邦河等村对集体林地、土地、房屋等闲置资源进行连片整理、同一开发或连片经营,共盘活资源资产4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发展壮大投资收益型集体经济。落细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争取到省级、区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5个,均以入股参股经营的方式进行分红收益,成效初显。(张娣 思茅区六顺镇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