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布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确定了30个项目作为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由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荐的《茶乡大舞台全民共参与》入选全民艺术普及类典型案例、《“数字化”建设让普洱文物触手可及》入选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典型案例,澜沧县人民政府推荐的《传统文化赋能让茶马古村“火”起来》入选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月月演演出活动 蒲兴南摄)
《月月演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典型案例》
“开心广场·和谐文化”月月演主题活动,作为一个坚持了14年的本土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在提高城乡群众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心广场和谐文化”月月演每年参演单位达144家,每场演员200余人,每年观众达15000余人次。演出每月进行,节目形式多样化(包含了舞蹈、声乐、器乐、戏剧、合唱等多种形式),每场演出时间约为90分钟。“开心广场和谐文化”月月演活动时间因时间跨度大、演出场次多、文艺种类多、参与面广、宣传力度大等特点在全市迅速普及,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普洱市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典型案例》
普洱市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建设将实体文物展示与多维虚拟文物展示有机结合,把无法实体展示的文物数字化、虚拟化,利用新媒体渠道在更大范围内向公众开放文物信息化服务。该项目内容包括藏品数字化采集(其中包括馆藏文物 165件(套)三维数字化采集制作及展示、33件(套)二维数字化采集及制作)、普洱市数字博物馆 PC展示系统、普洱市数字博物馆文物藏品展示APP、普洱市数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普洱市数字博物馆微信小程序、普洱市博物馆数据资源库建设、移动大屏幕互动一体机、硬件设备建设、云平台服务建设,文博爱好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检索相关展品信息,让普洱文物“触手可及”。
(“数字化”让珍贵文物“活起来” 普洱市博物馆供图)
《澜沧县大歇场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作为昔日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大歇场因常有往来马帮在此歇脚过夜而得名。大歇场在文化的引领和助推下,以“文化赋能,振兴乡村”的方式将传统民居、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文创艺术相融合,走出了一条依托农民画、绝版木刻、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休闲体验、特色餐饮、乡村博物馆为亮点的乡村旅游新路子。如今,大歇场寨风文明、寨容寨貌整洁、基础设施趋于完善,逐渐形成了集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度假综合体。
(大歇场1314观景台 戴铮摄)
近年来,普洱市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和云南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精心培育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项目,涌现出一大批制度建设、文化空间、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乡村文化建设、数字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增强了凝聚力和影响力,收到良好成效。(戴铮)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