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与发展“齐飞”

时间:2022-12-0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杜浩楠

“这几年,空气质量变得越来越好,城市里到处都能见绿,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市民曾仕萍说。

近年来,红河州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思路,打造绿色生态靓州,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从生态环境改善中有了更多幸福感、获得感,“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在红河州得到了最好的呈现。

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哈尼梯田保护

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内,走进阿者科村,错落有致的蘑菇房,干净的青石板路,千年哈尼梯田环抱着百年古村落。

据了解,阿者科村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保护哈尼梯田,立足哈尼梯田的农业属性,充分发挥哈尼梯田的生态效益、农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全域旅游工作紧密结合,推进乡村旅游、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双推进”,走出了一条符合阿者科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新路子,使得百年古村和千年梯田焕发新生机,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现实。

阿者科村仅仅只是红河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保护哈尼梯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红河州聚焦以山水林田湖草为生命共同体,以维护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为重点,通过推进系统保护治理坚决守护“绿水青山”、着力培育生态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探索产业融合升级模式促进乡村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哈尼梯田绿色生态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如稻鱼鸭等模式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阿者科计划”等经营村庄行动,探索出一条哈尼梯田科学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开远,因化工而兴。近年来,开远市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花大力气治污,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力度,增加环保设施,更新改造设备,改善生产工艺等,实现了“污染之城”到“生态新城”的美丽蝶变。

云南云天化红磷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开远市,是一家以磷矿加工、湿法磷酸生产、磷肥制造以及氟资源利用等为主的大型磷复肥生产企业。据悉,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实施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加大对清污、雨污分流系统进行改造,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尾气深度治理、扬尘治理、磷石膏库生态环保建设等方面进行整治提升。通过实施年产30万吨复肥装置尾气深度治理,环保设施同步运转率100%等措施,全力打造“绿色环保”名片助力开远市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

不仅是在开远,遍寻红河州13县市可发现,各地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开远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晋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弥勒市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蒙自市、开远市创建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泸西县创建为全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建水县、弥勒市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红河州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聚焦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和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现代物流业6大产业。做实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技术标准和服务保障“五个优化”,传统的烟草、冶金、能源、化工、建材等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层次逐渐提升,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日益牢固。

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

红河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建成哈尼梯田小镇、建水紫陶小镇、弥勒可邑小镇、开远知花小镇等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已成为红河州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张名片。走进弥勒可邑小镇,一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据了解,可邑小镇将生态、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文旅融合、产业融合,实现村庄美、环境优、群众富。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同时,红河州深入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各县市城市规划区内建成15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屏边滴水苗城建设成为全省老旧县城改造凤凰涅槃的典范;建水县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成为令人向往的人文之城、美丽之城、生态之城;石屏县坚持湖城一体、山水一体、湖上湖下一体,构建“湖城一体、湖城共融”格局;河口县按照“多点组团、串珠成带、珠明带亮”思路和“两区六组团”的布局,打造成为美丽宜居,彰显中国特色、国门风范的口岸城市;弥勒市打造滇中绿色经济强市和“现代田园城市、健康生活福地”;开远市打造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杜浩楠/文 红河州委宣传部/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