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富宁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夯实“五个根基”,呈现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全县人民共同努力下,2020年8月富宁县被评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56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12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认真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全县38个行政村771个自然村12万余人受益,边境一线村寨率先实现了“五通、八有、三达到”的目标,树立了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国门形象。围绕基因传承、守护边疆主题,建设和培育了南疆红领巾辅导站、红色文化广场公园、边境爱心小屋等100余处教育基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实践教育活动始终,每年清明、七一、八一、国庆等重要节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以重走红军路、瞻仰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纪念馆、边关巡逻等,将红色基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各族儿女心中,受教育对象达10余万人次,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要求,建设文山——百色跨省经济合作园区,有效推动工业实现历史性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跨省县域共同开展跨流域联合执法行动28次,联合调处跨界信访投诉案件3件,共同保护好两地紧紧相连在一起的绿水青山。围绕“共同传承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搭建跨省接边地区体育赛事、学术研讨、民族节庆等活动常态化平台,极大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富宁群众在广西2家三甲医院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现场结算,同享优质医疗待遇;推进劳务深度协作,目前富宁到广西务工达到2万余人,广西一批企业落地富宁;推进联合办学模式,不断拓展跨省校际合作交流;开通富宁高铁客运站直达广西靖西、那坡、德保县(市)的客运专线,方便群众出行。
围绕跨省接边地区社会综合治理问题,深化维稳联防机制,2014年以来共开展跨省县域警务交流协作30余场次,破获刑事案件6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搭建跨区域“互联网+党建”平台,开展联合党支部建设,每年各级党组织共同开展上党课、交流学习130余次。通过跨省县域民族团结进步的多项联盟,富宁县突出联建联创理念,推进“六共六同”,有效打破“地域界线”行政壁垒。
以树立保护各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理念,促进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认同,富宁《坡芽歌书》以81个符号讲述淳朴唯美的壮族爱情故事,通过原生态歌声唱出国门、唱响世界,获得2016年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无伴奏民谣冠军赛组别金奖等荣誉,展现了以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深邃内涵和中华民族崇高形象。为丰富各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了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乡村文化馆、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传习馆、展演中心,编写民族文化乡土教材,开办民族文化培训班,每年举办壮族陇端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花山节、彝族跳宫节等,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感党恩、颂党恩主渠道,表达“载歌载舞迎盛世,唱唱跳跳一家亲”丰富内涵。促进各族人民交流交心、凝聚共识。
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进一步夯实了全县领导干部职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2021年11月底,与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富宁县委党校设立县(市)首个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为富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提供了教育实践、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保障。
始终坚持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将民族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完善民族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牢牢把握民族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纳入人大政协议案提案建议,纳入巡察内容,高位推动创建工作。推动依法处置民族宗教问题纳入“大维稳”格局,加强分析研判和联合调处,加强宗教事务规范管理,实施网格化管理,主动预防、就地处理、依法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不断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
坚持全覆盖宣传教育的理念,利用领导专家讲座和主题馆、主题广场、辅导站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四史”教育,增强“五个认同”思想。聚焦各行各业主业主责,科学分类分批实施,推进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典型,将创建工作引向深入,打造了县医院、郎恒边境派出所、观音寺、新华镇中心学校、坡芽村等一批在全省叫得响、示范强的先进典型,不断提质提效、扩点扩面,带动全县各行业积极参与创建。(张祯宇)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