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思茅:党建引领老旧小区蝶变新生

时间:2022-12-0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倒生根社区水利施工队小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有5栋居民楼,现有住户98户312人,大多是普洱市各县(区)水利施工队的退休职工,2003年企业改制后,小区成为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

近年来,倒生根社区探索以党建为引领,把党组织延伸到小区里,通过建强组织体系,推动服务下沉、延伸治理、凝聚资源,着力提升小区治理能力、服务能力,实现小区“由乱到治”的华丽蝶变。

组织引领,从“无人管”到“有人管”。将党组织链条由社区延伸到小区,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小区治理从“群龙无首”到“支部引领”,小区建设从“简单粗放”到“精准精细”。完善治理体系。2020年,小区成立了党支部,通过小区“找”党员、党员“亮”身份,由党支部牵头,推选5个楼栋长负责日常管理,并组建小区管理委员会,实现“支部建在小区,组织覆盖楼栋,党员联系家庭”。强化治理功能。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小区治理,2022年,将原有的小区管理委员会改为物委会,推行小区党支部与物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选2名支委委员会兼任物委会成员,把党的工作覆盖到小区治理中,完善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抓实阵地建设。社区党委积极整合资源,投入资金4万元修缮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居民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等功能室设置,为居民提供“一老一小”等服务。小区党支部支委委员每周定期轮流到小区坐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开展政策宣传,把服务搬到居民楼前楼下。

机制引领,从“无法管”到“有法管”。建立议事机制、拓宽治理渠道、丰富治理元素,充分调动党员、居民积极性,形成了共建共享、有责尽责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健全议事机制。将“熟人文化”融进小区治理中,建立“小区议事会”、“小区居民见面会”,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召集物委会成员、居民代表、小区党员协商议事,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步工作法”,倡导小区事务“大家议、大家管、大家办”。拓宽治理渠道。依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积极发动在职党员进楼入户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帮助化解小区矛盾纠纷;推行“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居民评单”的“四单”服务,全闭环解决一批小区居民普遍关注的乱耕乱种、乱堆乱放、违章建筑等“闹心事”“烦心事”。丰富治理元素。针对小区少数民族多、老人多等实际,成立调解委员会,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调解,及时掌握并解决居民反馈的问题,涉及小区管理和居民重大利益的事项在小区党支部主持下一事一议,做到“问题不出小区”;同时,由小区居民自发组建10人的义务巡逻队进行全天候安全保卫和防范检查,实现小区共建共治共享。

服务引领,从“管不了”到“管得好”。以居民需求为目标,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幸福感。党员带头共享资源。聚焦“旧改腾退、挤挪拆建、资源共享”,由小区党员带头拆除违章建筑,主动腾出闲置用房。由社区党委牵头,将原活动室、厕所重新规划,通过改造小区绿化带、花池,新建公厕、凉亭、健身场所,修缮活动室等,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感。问需于民完善功能。聚焦居民需求,发动党员开展“敲门行动”和“四清”摸底等工作,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由物委会协调筹集资金,解决了“路面破损、刮擦不断”的道路通行问题;多渠道扩充老旧小区停车位,解决了“乱停乱放、堵塞通道”的停车问题。量身定制规范提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下沉服务到小区,设立“全科窗口”,实现“便民事项代办、社情民意代言、服务需求代理、困难问题代访”。充分调动小区党员积极性,以需求为导向,按民意“量体裁衣”,每月制定服务“菜单”,带动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

观念引领,从“不想管”到“自己管”。通过完善居民公约、设置意见箱、入楼串户、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居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由“旁观者”变为了“参与者”,引导居民转变观念,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热情。小区文化培育带动。聚焦“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目标,针对环境卫生、住户安全、车辆停放等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制定小区居民公约,明确居民权利和义务,提升小区自治能力,带动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党员示范上岗推动。结合支部主题党日,发动小区党员和居民参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定期开展“庭院党课”等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党史、讲知识、讲家风,让居民从“我需要”到“我服务”、从“我指责”到“我理解”、从“我旁观”到“我参与”的转变。榜样评选典型带动。围绕“说身边榜样”等主题活动,引导居民孝敬老人、爱护子女、规范经营,加强居民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教育,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文明和谐的庭院氛围。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