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地西北村委会石头寨村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彝族村寨,这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适宜茶树生长,种植古茶树历史悠久,拥有千余株百年古茶树。
近年来,石头寨村以“提品质、卖产品、打品牌、升品位”为抓手,通过绿叶换“金叶”,做强做大古树茶产业,托起群众绿色生态“金饭碗”,让石头山上“金光闪闪”,高山云海产业旺。
党建引领发展茶叶种植,培育铸就“金石山”
近年来,石头寨村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全面推动“党建+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以茶兴农、富农的发展之路。
据了解,石头寨村党支部书记黄文祥通过筹措资金60余万元建设古树茶加工厂,带头加工、包装销售茶叶,动员农户发展种植古茶树,同时牵头组建“石头寨石记古树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全村茶叶种植户吸收为社员。合作社按照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社员和农户手中收购古树茶初茶,确保社员和其他种植户的收入不减少。
党支部还通过“传帮带”不断推进茶叶种植科学化、规模化生产,让农户减少成本,提升茶叶品质,持续增加收入。在产业链上,推行多种增收模式,累计投入及融资900万元,建成一体化扶贫车间和茶叶深加工厂,并纳入集体固定资产管理,转租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50元,让资源变资产、资产成资金。
挖掘特色打造地域品牌,端稳销售“金饭碗”
石头寨村立足资源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致力为茶叶协助打造一条高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品牌发展道路。融合线上线下两大市场,打造一体化产业平台,促进消费,拓展市场,助推乡村振兴。采取纯手工采摘、晾晒、烘焙等传统加工方式,坚持走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茶发展之路。村民自发开挖生产路、组建协会保护古树茶,成立合作社组织化运营,完成“茶寿蝶乡”商标注册,实行线上电商挂售,形成线上线下产销模式;与邻村103户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和价随市涨协议,形成“双绑”利益联结,推行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抱团发展,实现普通白茶和古树毛尖销售价格上升到800元、2500元/公斤。
充分利用“互联网+”理念,借助抖音、微信、网络直播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古树白毫、古树茶砖、古树茶饼、古树龙珠、古树白茶、古树晒红茶等开展茶产品销售。同时,利用数字追溯体系,实现了产品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可追溯,确保消费者喝上安全绿色的石头寨古树茶,打通国内外销售市场。目前,石头寨古树茶叶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等全国各地。
聚焦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打造增收“金钥匙”
石头寨村大力推动以旅兴茶,促进茶旅文融合,延伸茶叶产业链、价值链,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让茶叶更多造福群众。挖掘“一眼观两国、一瀑分中外、一线两重天、一谷五壮士、一茶品千秋、彩蝶花间舞”的资源,流转土地240亩,包装“千年古树茶+红色边境游”体验园项目,投资建设观光步道1.3公里,精品客栈4栋,“好风景”成为“好钱景”,以建好美丽村庄换取美好生活。2021年全村旅游接待收入11万余元,预计今年创收30余万元。
此外,组织69名专家、干部和群众代表梳理论证“长短结合、立足长远”的发展计划,“捧红”古茶树变身“摇钱树”,建民宿客栈打包运营、开发蝶舞茶园生态体验园、打造“候鸟迁徙”式康养栖息目的地的“四步走”目标。探索出“建房小组+联建队”的互帮互助新模式,每5户组成一个建房小组,“2名工头+2名小组干部+2名志愿服务者+10名青壮劳力+5名邻村亲朋”形成一支联建队,执行“先建帮后建、强亲带弱邻、干部领群众”互帮互助建房,户均自筹8.2万元,完成37户加层装修,建成石头寨简约新彝式民居,人均居住面积35㎡,每户预留一间游客接待房,扩张旅游游客接纳力。(罗正权 余春龙 金平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