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思茅:党建融入守护“象”往的家园

时间:2022-12-0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李斯

南邦河,一座青山泼墨、流水弹弦、稻浪滔滔的美丽村庄。自1992年,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首次监测到亚洲象迁徙以来,已成为亚洲象在普洱的主要生活区域之一。

为实现人象和谐,缓解人象矛盾,近年来,六顺镇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绿色转型为驱动,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将党建融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全力建设人象和谐的绿色家园。

擎旗铸魂,根植生态理念守好青山绿水。南邦河村将生态理念根植于各项工作中,创新开设“护象课堂”“榕树小讲堂”,注重教育示范,积极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格项目审核把关,叫停不达标排放咖啡加工小作坊3个,督促整改排放不规范养殖场(户)6个,着力改善生态环境,1992年以来,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退耕还林2586.9亩。

南邦河村坚持“总支统领、支部带头、党员带动”模式,通过“关键少数”带头学、“绝大多数”深入学、“引领群众”广泛学三种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亚洲象防护技巧等融入“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中,组建“党员护象宣传队”,游走田间地头、村居院落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科普亚洲象防护技巧,引导党员群众“既要靠山吃山,更要爱山养山”的文明传承延续。用活用好党员积分,通过设置党员护象队,大力开展“护象”等活动,5名党员在护象一线当先锋、作表率。

三防合一,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南邦河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加强宣传教育、构建防象设施,加强预警监测,有效避免人象直接冲突。

“党员护象队”守护人象平安。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组建党员护象队,采用微格化精准管理,实现“一员一格、全员进格、连格成网、全网服务”,开展亚洲象救援保护工作以及亚洲象活动轨迹监测,及时向村民群众发送预警信息,加强防范、撤离和回避。

完善设施守护人象平安。2014年以来,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广播7套,视频监控摄像头10组、防象围墙(围栏)41户、防护栏30户、警示牌34块,修护涉象村组勐主寨小组道路10余公里,切实保障了紧急逃生通道通畅。

科技助力守护人象平安。打造中国境内首个亚洲象监测塔,形成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亚洲象保护系统,对野生亚洲象群进行24小时人工和无人机预警监测,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到云南普洱野生动物(亚洲象)监测平台,群众可以实时通过手机App获取野象活动信息,科学避让,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成风化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亚洲象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等纳入村规民约,把“两山”理念融入基层治理中,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整合村组土地,在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探索建立“大象食堂”,分时段、分季节种植亚洲象喜食的玉米、芭蕉等作物,配套建设野外硝塘,通过在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定点投食等方式,解决好春夏之交食物短缺问题;并聘请周边农民根据季节种植亚洲象喜欢吃的食物,减少大象进村活动,增加村民收入。挂牌成立“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搭建起了一站式调解工作平台,推动亚洲象保护司法服务工作向基层延伸,将纠纷化解在前端。目前,服务站共为老百姓提供法律援助3次,为百姓争取到未及时赔付象损资金270.96万元。(李斯 普洱市思茅区委组织部供稿 )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