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村一角(资料图)。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供图)
云南西部,有这样一个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傣族乡寨。这里的村民能歌善舞,民俗文化丰富。每逢节假日,人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洋溢在村寨的每一个角落。它,就是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芒市镇东北边的美丽乡村——大湾村。
自开展省级“交通安全文明村”创建以来,大湾村把文明交通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工作中,让交通文明在这个傣族乡寨蔚然成风,织就了一条平安乡村路。
提升交通“硬环境”
大湾村世居居民多为傣族,还有景颇族、汉族在村里居住生活。德宏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芒市交警大队城北中队负责该村的道路交通管理,中队长郑柯说,从320国道旁的木康村寨口便可进入大湾村。因交通便利,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在节假日时会有芒市市民到大湾村游玩。而便利的交通,也给该村的交通管理带来不少的挑战。
据介绍,目前大湾村有驾驶人2000多人,机动车400多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是大多数村民的日常出行工具。曾经的大湾村是个路面脏乱差,路旁无序堆放着各种杂物、道路防护设施设置不到位,存在较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地方。村民出行车速快,途经弯道时常因来不及减速而发生交通事故。
得益于“交通安全文明村”的创建,大湾村的道路迎来了转变契机。当地公安交管部门把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作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工作重点,在做好前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对大湾村的辖区路面进行整改,同时在弯道、临崖等危险地段设置了防护栏,坡道设置了减速带、交叉路口设置了反光镜,减少了交通安全隐患的同时确保了道路的行车安全。
(大湾村路旁的摩托车摆放有序(资料图)。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供图)
(醒目的安全提示牌和交通标识牌(资料图)。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供图)
强化宣传“软实力”
道路交通“硬环境”提升了,文明出行的“软实力”也不能落下。基于村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无证驾驶、未成年人驾驶、不戴安全头盔、不系安全带等违法现象突出的现实情况,城北交警中队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把交通安全相关知识牢记于心。
(民警为大湾村村民讲解事故案例(资料图)。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供图)
(民警宣讲交通安全知识(资料图)。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供图)
上交通安全课,以案说法,生动讲述无证驾驶、酒驾、三轮车违法载人等农村地区常见交通违法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现场互动,宣传民警为村民示范如何规范骑乘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呼吁大家争做文明交通的带头人;走进田间地头,和村民们说说心里话,劝导大家改掉不文明的出行习惯;“大喇叭”播放交通法规、发放“农村安全出行基本常识”宣传资料,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
(民警宣讲交通安全知识(资料图)。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供图)
“我们根据不同的生活作息时间、不同人群的不同出行特点开展内容实用、针对性强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郑柯说,“村民记得住、做得到,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增强,文明出行的氛围、平安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
织就傣乡平安路
除了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当地公安交管部门还将路面违法行为的查处整治作为增强“软实力”的工作内容,通过“整治宣传”融合模式,让“查违法”与“讲安全”相结合,达到“发现一起违法、处理一起违法、宣讲一遍安全、改掉一个陋习”的目的。
(民警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资料图)。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供图)
平日里,当地公安交管部门会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加强值守,强化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让无序停放的车辆停放有序,让无视交通安全的驾驶人加强重视,让违法行为突出的驾驶人吸取教训、自觉守法,以实际行动把文明出行好习惯教给身边亲朋好友,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交通安全宣传员。
(大湾村平整的公路(资料图)。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供图)
(大湾村平整的公路(资料图)。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供图)
此外,“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也是提升宣传“软实力”的重要工作方式。据悉,从创建至今,大湾村共开展“美丽乡村行”活动30多场,参与人次达1600多人。村民在民警生动的宣传讲解中不但了解了交通法律法规,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驾驶知识,以前不以为然的不良驾驶行为造成的严重危害的现实案例,给村民们带去深刻的警示,大家想通了、明白了“遵守交通法规”和“珍爱生命”间的关系,制止不文明出行行为和违反交通法规行为的主动性也提高了。现在的大湾村,景美、路畅,交通文明新风尚织就的平安路,让村民们的日常出行道、谋生致富路走得更稳、更实。(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