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各地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美化村容村貌,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美乡村不断涌现。
粑粑舂起来,歌声吼起来,秧歌跳起来。伴随着“咚咚咚……”的节奏,大坪镇大坪行政村新保村小组的村民正卖力地踩着木碓,只见翘起的碓嘴从高处落下,一次次砸向碓窝,另一头则有人拨弄着散落的米饭,大家合力舂着粑粑。在场的村民都想上前尝试一番,重拾儿时的记忆……
看着这热闹的景象,一旁的村民刘进朝感慨道:“今天大家一起来舂粑粑的情景,让我想到了小时候,每到节日村里就会舂粑粑来庆祝。希望把我们共同的记忆传承下去。”
自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新保村小组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清理村活动室外空地上的杂草,还建起了凉亭,摆放好木碓和小石磨供大家使用,凉亭外小花摇曳、绿植遍地,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村民刘进祥回忆起这些年村庄的变化,感慨万分地说:“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从我懂事起,家里住的就是草房,人没有鞋子穿,每天赤脚出门,日子过得很苦。现在家家户户都盖了砖房、楼房,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还不到正午,村民邓天德就结束了上午的农活,他哼着小曲,拉着刚收好的蒜叶驱车往家赶。“以前我们耕种土地,都是用牛来耕,效率低。现在有了微耕机,方便又省时,来回两次就把土翻得非常细了,节省了很多劳力。”邓天德说。
邓天德家住在梯田旁一座亮丽的小村庄,名叫山背后村。走进村子,只见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都装点着美丽的图画,与院中的鲜花相得益彰,不时引来几只小鸟啼声歌唱。房前屋后是种植瓜果蔬菜的园子,时不时有村民来收割蔬菜、清理杂草,这是山背后村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的成果。
“大坪镇把群众的农耕文化、民族特色等融入绿美村庄建设,让村庄不仅有颜值,还有文化内涵,真正建成了宜居宜业的和美村庄。”大坪镇党委书记冯晓静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福祉。下一步,麻栗坡县将持续推动绿美乡村建设更上一层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让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气质”。(蔡莹清 冯光友 吕云友 刘亚南 麻栗坡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