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玛纳斯县,有一位援疆农技专家,当地人都叫他“蘑菇专家”,他就是第八批福建农业援疆专技人才杨彬。
参加工作以来,杨彬一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从事食用菌技术推广与研究工作,先后获得福建省三明市劳动模范、福建省农业农村系统先进工作者以及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称号。开始援疆工作后,杨彬扎根边疆基层、服务广大农牧民,推动食用菌特色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增强农业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牧民致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玛纳斯县玉米芯、棉籽壳等食用菌种植原料丰富,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近年来,玛纳斯县借助福建省三明市援疆产业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特色种植产业,让小蘑菇变身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如何进一步提升食用菌特色种植效益,助力更多农牧民致富增收?杨彬结合玛纳斯县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发展玛纳斯县食用菌产业的思路:通过技术培训提升菇农的种植水平,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推动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杨彬说:“食用菌产业发展缓慢的症结在于技术上停滞不前、生产上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只有升级,才有出路。”
6月8日,玛纳斯县包家店镇黑梁湾村明旺蕈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菇棚里,一朵朵雪白鲜嫩的双孢菇破土而出,合作社负责人卫秀英心里乐开了花。今年,菇棚里引入的一种新设备,让卫秀英种植的双孢蘑菇每平方米产量达到了11公斤,产量较种植初期翻了一番。
“土壤、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怎么控制,双孢蘑菇不同生长阶段如何精准管理,这些都是困扰我们的种植难题。”卫秀英说,感谢福建援疆农技专家杨彬引进的两台超声波加湿器和提供的技术指导,解决了菇棚控湿问题。合作社在杨彬的指导下,逐步吸收应用福建省三明市食用菌产业新理念、新设施、新技术,并引进种植福蘑58、W192等新品种,今年蘑菇产量预计超过300吨,产值预计超过300万元。
有了杨彬的技术支持和卫秀英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双孢蘑菇种植行列。黑梁湾村村民刘亲去年在明旺蕈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菇棚里打工,既能增收,又能学习双孢蘑菇种植技术,刘亲说:“从放菌包到双孢蘑菇出土、生长、采收,我已经学习了3个月,计划今年秋天也种几个棚的双孢蘑菇。”
玛纳斯县依托良好生态,大力发展林果经济、林下经济、旅游经济。今年5月,在福建三明援疆项目资金支持下,玛纳斯县在塔西河乡红沙湾村打造了占地100亩的林下经济示范园。在杨彬的指导下,红沙湾村村民周海全在示范园里种了40多亩林芝、大球盖菇、猴头菇、鸡腿菇等珍稀食用菌。周海全还在树下养起了鸡,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持续增收。
“感谢福建援疆农技专家杨彬帮我引进灵芝等新品种,我有信心把林下经济发展好。”周海全高兴地说,“我家今年收入预计能达到30万元。”
“玛纳斯县畜牧业蓬勃发展,畜禽数量不断增加,对饲料的需求量很大。菌渣直接废弃太可惜了,能不能加工成饲料用来喂牛喂羊?”杨彬积极推进种养循环试点项目建设,探索在蘑菇种植的基础上,延伸出饲料加工、牛羊饲养、有机肥料等产业,形成“农林业废弃物—食用菌基料—食用菌产品—菌渣饲料、有机肥”的农业循环发展新模式,走出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致富路。
“感谢援疆,让我可以深入这片热土,为当地百姓做点实事。”杨彬说,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让更多当地农牧民走上致富路,这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刘辉)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