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季。英吉沙县英也尔乡的250余亩脆甜可口的冬枣喜获丰收,枣农们忙着采摘、分拣,枣园里一派果香人欢的丰收景象。
10月11日,置身英也尔乡塔勒克村村民阿卜杜热合曼•艾海提的枣园里,抬眼望去,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阵阵枣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我们村的枣,皮薄味甜新鲜多汁,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说完,阿卜杜热合曼•艾海提从一旁的树上摘下一颗冬枣,一口咬下去,又脆又甜,沁人心脾。
阿卜杜热合曼•艾海提是村里的种枣大户,种植枣树已有10年,这几年,通过改种经济效益较好的蟠枣、冬枣,他家的枣长得越来越好。
“去年嫁接的骏枣、灰枣每亩地产量有100公斤到150公斤,今年嫁接亩产量有200公斤至300公斤,今年一亩地收入预计有四五千元。”说起收成,阿卜杜热合曼•艾海提成竹在胸。
“品种改良后,价格有了明显提升,从原来的每公斤8元-9元到现在10元-30元不等。”英也尔乡塔勒克村党支部书记申富全看着枝头上一颗颗如玑似珠的冬枣乐呵呵地说,“冬枣嘎嘣脆,乡村日子甜,这些枣都有订单,群众不愁销售。”
塔勒克村种植的冬枣个大型美、甜蜜酥脆、枣味浓郁、皮薄化渣,备受消费者青睐。在枣园采摘枣子、装箱的阿卜杜热合曼•艾海提的手机多次响起,订单接踵而来。
“这冬枣特别好,又大又甜,口感极佳,我每年都会买他们的枣,家里老人孩子都特别喜欢吃。”电话那头,喀什市居民郭女士说道。
“今年预计我们的冬枣每亩户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这得益于“合作社+村民+订单”的模式,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更便利,增收致富有渠道。”谈及未来,申富全也是信心满满,明年我村继续扩大冬枣种植规模,持续探索科学高效的标准化管理模式,通过技术帮扶,保障冬枣产量更高、质量更好,不断充实着老百姓的“钱袋子,助力乡村振兴”。
“刺啦啦”是胶带粘箱的声音,“咕咚咚”是枣子入箱的声音,“田园交响曲”就这样奏响了。一个个圆鼓鼓的英吉沙冬枣喜报道,等你来品尝!(田亚莲)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