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全国第一 云南法院"一站式"建设成效显著

时间:2022-10-1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李明 杨婧瑶

10月11日,据云南法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消息,截至9月30日,在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工作质效评估体系中,云南高院和全省三级法院综合得分排名均位于全国第一,取得了可喜的优异成绩。

(杨曌摄)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滕鹏楚介绍,“一站式”工作开展三年来,全省三级法院不断强化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集成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一站式”建设工作长期走在全国法院前列,呈现出多点突破、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云南法院不断增强一体化诉讼服务格局和前端解纷效能,全省三级法院已经形成了以诉讼服务中心为主体,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巡回办案、诉讼服务站点等多种渠道延伸的“厅网线巡站”一体化诉讼服务新格局,实现诉讼服务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

其中,全省基层法院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三进”入驻率达到了100%,对接基层治理单位4590家,入驻基层解纷人员5558名,通过一平台接收、多元化调处、全链条解决,积极发挥“三进”实质性解纷作用,及时预测预防风险,排查梳理矛盾,化解调解纠纷,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家门口”的“一站式”解纷服务更便利、更高效、更有保障。

聚焦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共治“云南模式”。全省法院主动融入地方诉源治理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从风险源头预防到矛盾纠纷前端解决,再到诉讼终局裁判的分层递进、繁简分流、衔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分层次、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模式。

目前,全省法院共设置493个调解工作室,4092名特邀调解员入驻调解平台,其中,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民族调解室、地域文化调解室62个,配备192名双语法官、311名双语法官助理、356名双语书记员,聘用150名双语调解员。以“金花调解”“梅葛调解”为代表的民族特色解纷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推广。

全省法院全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提高诉前调解衍生案件考核比重,科学计算工作量。今年1至9月,全省法院通过诉前委托委派调解案件226543件,调解成功159615件,申请司法确认36636件,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6.7%,4.02%,106.9%,诉非实质性对接效能得到有效提升,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案件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为努力做到群众需求延伸到哪里,诉讼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云南高院通过统筹推进,诉讼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诉讼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法院和派出法庭全面配置“诉讼服务自助智慧终端”,切实解决了边远山区群众立案难、缴费难的实际问题。

2021年,全省法院通过网上立案渠道成功完成网上立案129972件,办理跨域立案2876件,同比增长17.2%和4.2%。今年1至9月,全省法院已经完成网上立案111063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目前,全省法院已经全部上线中国移动微法院App和律师服务平台,为当事人提供25项主功能模块,包括了64项服务功能,为律师提供35项在线诉讼服务功能。

云南高院还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立足昆明中院及辖区基层法院、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昆明铁路运输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取得的明显成效,在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统筹工作机制、细化工作规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与办案系统对接的“分调裁审”系统,配齐配强速裁团队,完成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规范化建设,简化速裁快审程序,不断推行要素式审判、格式化文书。

今年1至9月,适用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22.30万件,占全省民事一审审结案件数的68.29%,实现了20%的员额法官办理65%以上的民事案件的目标,“分调裁审”机制运转更加高效。

“‘一站式’建设已成为云南法院工作的崭新‘窗口’和亮丽‘名片’。”滕鹏楚表示。(李明 杨婧瑶)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