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人民法院不断积累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有益经验,形成了中国犀鸟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司法实践。
设立“犀鸟调解室” 传递着司法的人文关怀
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紧邻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鸟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记录鸟类716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50%左右。其中,双角犀鸟、冠斑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在这里有稳定繁殖记录,因此有“中国犀鸟谷”的美誉。
犀鸟,还是当地主要世居少数民族——景颇族的重要图腾,被景颇人民视为神鸟、吉祥鸟。因此,盈江县人民法院将民族习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机结合,在院内设置了“犀鸟调解室”。该调解室没有法庭的肃穆,而是通过把图文并茂的犀鸟主题法治宣传格言、景颇族风格的饰品等民族文化元素,与法治知识相融合的形式,传递着司法的人文关怀。
(盈江法院犀鸟调解室一角)
在实际操作中,活用犀鸟奉行的“一夫一妻”制对当地群众婚恋观的影响,巧妙化解矛盾纠纷。“当婚姻家庭纠纷的当事人为景颇族时,我们会特意安排精通景颇族语言的双语法官进行唠家常式调解,在犀鸟这个特殊的‘调解员’见证下,原本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的矛盾双方,都不好意思恶语相向了。”盈江法院副院长杨立娟介绍到。
中国犀鸟谷生态保护法律服务点正式揭牌 构建司法治理新篇章
如何引导当地群众改变靠山吃山、热爱狩猎的古老民族保护生态、禁猎珍稀动物?曾一度成为困扰盈江法院人开展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工作的难题。
因此,在盈江县法院的推动下,2022年9月23日“盈江环境资源审判多元治理工作站——中国犀鸟谷生态保护法律服务点”应时而生,正式揭牌,盈江县法院携手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盈江管护分局开启构建盈江环境资源司法治理大格局的新篇章。
(法官巡回审理并向群众释法析理)
“在巡回调查、巡回开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石梯村为代表的中国犀鸟谷周边村寨,依托着丰富的鸟类资源,通过建设观鸟特色村寨、规范鸟类监测点、开展鸟类跨国联合保护等,居民当'观鸟导游'、赚护鸟钱蔚然成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有了良好基础。”盈江县人民法院院长李江润说。
盈江县人民法院院长李江润表示:“下一步,盈江县法院将以司法呵护灵动生命,用规则守护优美环境,探索‘最严密法治+预防性恢复性司法措施+丰富司法供给’模式,为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体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贡献司法力量。”
据悉,近年来,盈江县申报成立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南盈江国家湿地公园三块保护地,划定“雷区”、拉好“红线”。通过强化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科研监测、法治宣教,扶持发展经济林木等措施,森林覆盖率从73.9%提高到76.06%,一度消失的犀鸟家族又返回了家园。(文/林夏宇 图/朱边勇 林夏宇 杨林记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