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党建引领动力足 咖旅融合闯新路

时间:2022-09-2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周晓宇 张建春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如今小有名气,全村90%以上的农户种植咖啡,种植面积达1.8万亩,2021年全村咖啡产业收入达4000多万元。这个上个世纪80年代靠吃“救济粮”的村子现在是乡邻称赞的“咖啡专业村”,小小咖啡豆变成村民们致富的“金豆豆”,大开河村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大开河村咖啡 )

说起当年带领群众尝试种植咖啡替代种植玉米的过程,村党总支书记华红林感慨万分:“我们当时就是一个党员带头示范的思路。群众不知道种植咖啡有什么好?往哪里销售?大家就愿意种玉米,人能吃还能喂猪。支部8个党员商量带头种植,在咖啡种下的第四年,最少的一家党员户收入了6万元。”

眼见着种植咖啡这样的经济作物好,群众们开始纷纷响应,华红林带领着全村的党员忙碌上了,从买苗、种植、管护、采摘、粗加工和销售,党员干部的身影出现在家家户户的咖啡园里,大开河村的咖啡产业逐步发展起来。

(咖啡加工 大开河村供图  )

然而,种植咖啡这条路并没有那么好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到2013年间,大开河村民的咖啡豆全部作为商业豆出售给雀巢公司,咖啡的价格是期货市场说了算,最难熬的年份,咖啡豆的价格远远低于种植的成本,村民越种越亏,有些村民甚至砍掉了自家的咖啡树。

张奎是土生土长的大开河村村民,自1998年响应村上的号召开始种植咖啡,面临缺乏种植技术、咖啡价格低靡等困难,一度想把咖啡树砍了,种回自己种了多年的玉米。

“当时华书记和几个党员都来做我的思想工作,带着技术员到我家地里培训,华书记鼓励我坚持,咖啡价格年年不同,不会年年亏损,价格低的时候,产量高也是可以有收益的。有了党组织的帮助,我家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张奎说。

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摸索和实践,张奎家的咖咖啡品质越来越好。2017年,张奎成为东莞雀巢咖啡有限公司思茅咖啡采购站的中层供应商,价格和销路都有了可靠的保障,现在张奎和妻子一共种了100多亩咖啡,2021年市场行情好,张奎一家单单靠销售咖啡商业豆就收入70多万元。

(华红林在向青年党员介绍咖啡产业发展情况)

“张奎家的情况在我们村比较普遍,大部分村民都坚持了下来。我们村二十多年种植咖啡,要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培训和观念更新,村党总支从2013年起,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获得咖啡的定价权?逐步开始学习其他咖啡产区、知名咖啡庄园的精品咖啡发展路线,尝试进行有机咖啡转化,培训精品咖啡加工技术,努力实现‘从种子到杯子’的过程,真是坚持了很多年,近三年成效才开始凸显。”华红林介绍。

(即将运往市场的咖啡豆  )

华润梅是华红林的女儿,2015年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她亲眼见证身为党员的父亲带领群众辛勤耕耘,让咖啡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豆豆”的发展历程,也看到了村民为卖出咖啡好价格的煎熬。

“我曾经在发达城市的咖啡馆打工,回来的时候,是村里最年轻的咖农。当时思考,就觉得走精品化的咖啡产业发展路线才能打破咖啡价格的垄断。我和其他陆续返乡的新一代年轻咖农,尝试创新咖啡的销售模式和生产模式,把以前的商业咖啡定位提升到了现在精品咖啡的定位,受到了国际国内市场的认可和喜爱。”华润梅说。

(华润梅在咖啡地里工作 大开河村供图)

女儿以及村里的年轻孩子回乡发展,助力普洱咖啡产业逐渐从初级农产品生产向终端消费品供应发展,对华红林和村里的党员们来说意义非凡,也是极强的发展助力。对于如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带领乡亲们更进一步,让大开河村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华红林和党员们又有了新的想法。

“现在政策好,省里鼓励提升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面临这样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继续探索咖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村党总支结合村庄整体规划,盘活土地资源,外出招商引资,正在建设集咖啡深度体验馆、特色咖啡民宿、咖啡烘焙厂、生态有机农家餐厅、电商物流配套、咖啡体验园、特色咖啡庄园为一体的大开河咖啡风情园。”华红林说。

(正在建设的大开河咖啡风情园  )

回望过去,大开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咖啡成为大开河村的支柱产业,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群众收入显著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展望未来,村民对发展咖啡产业信心满满,在大开河村党总支的引领下,继续探索“咖啡+旅游+休闲+N”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发展新模式,走出特色产业之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周晓宇 张建春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墨江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