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普洱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澜沧专场发布会召开。据发布会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澜沧县紧紧围绕文化强县战略定位,以繁荣文化事业为重点,以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主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文化创新发展举措,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规划明确的各项重点目标任务取得了明显进展,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非遗+购物节)
十年来,澜沧县完成16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达100%。建设完成20个乡镇文化传承保护点,建设民族传统房屋,配备相应设备,作为乡(镇)展示、保护、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完成图书馆总馆制建设县级总馆1个,乡(镇)分馆20个,村级服务点160个。完成文化总馆制建设县级总馆1个,乡镇分馆20个,村级服务点165个。建设完成旅游厕所51座。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已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公共服务成果展演)
十年间,澜沧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资源,让文化遗产成为促进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自2018年以来,澜沧县对“宁江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解放澜沧募乃战斗总指挥部遗址”等进行原样修复,建立集展览、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东主书院”,整理编撰红色故事,配套完善提升项目,着力推出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把红色地标变成澜沧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场“实景”课堂。
(宁江县政府旧址)
截至目前,澜沧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34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传承人3人,省级12项,传承人21人,市级38项,传承人86人,县级10项,传承人147人,省级拉祜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区3个。编撰澜沧县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规范的保护名录表,并作为范本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
澜沧始终把旅游品牌创建作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已成功创建拉祜风情园景区、龙竹棚老寨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澜沧老达保景区、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已完成省级现场评定工作,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十年来,澜沧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中国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等荣誉称号。截至2021年澜沧县旅游总人数为2335.8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为241.4亿元。
(国家级拉祜族芦笙舞 澜沧县文化馆供图)
这十年,澜沧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创作积极性,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达100余件,其中,原创拉祜族舞蹈《摆出一个春天》节目先后荣获普洱“茶花奖”、云南“彩云奖”、中国“荷花奖”、全国“群星奖”,2022年1月30日代表云南省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演出,填补了澜沧县从未上过春晚舞台的空白,多方面、多角度充分展示了澜沧独特独有的拉祜文化魅力,让全国、全世界更加了解澜沧。
下一步,澜沧县将继续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支持乡土文艺团队发展。培育康养旅游产业,让文旅产业成为带动澜沧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亮点。以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做好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澜沧特色和比较优势,推进澜沧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新格局。(戴铮 李娅春)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