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一排排菌棒上,一朵朵肉厚形圆的香菇长势喜人,农户们采摘、分装、搬运,忙的不亦乐乎。
近年来,食用菌栽培作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得以迅猛发展。自2011年以来,西山区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坚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兴产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动食用菌产业科技水平及产品产量的转型升级。食用菌产业形成以香菇为主,名优珍稀菌类羊肚菌、金耳、绣球菌等为辅的良好格局,为当地农户增收撑起“致富伞”。
为规范农户种植技术,促进标准化生产,西山区农业农村部门引导农户选用优质香菇品种,由指定公司引进和繁育以香菇为主的优良食用菌菌种,配置菌棒生产设备,形成一条菌种培育和菌棒生产的流水线,除供企业自身生产使用外,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提供农户良种菌棒,深入示范户种植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同时,西山区农业农村局科学制定项目技术方案,组织技术人员督促种植户科学管理食用菌,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通过示范基地推广集成技术或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的形式,将技术成果通过食用菌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向周边地区辐射推广。并结合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调研工作,加强与示范户的对接,邀请专职技术员到种植现场指导培训农户。
期间,为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西山区2022年投入区级资金5万元,通过项目征集的方式对2家企业进行补助,通过政府少量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农民生产投资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生产和投入的积极性。通过进村入户、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抓好对种植示范户的宣传,提高种植示范户的生产积极性。
据了解,2022年西山区共有食用菌种植企业3户,种植户14户,分布在团结、猫猫箐和西华社区。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03.5亩,其中:香菇135.8亩,金耳、羊肚菌、绣球菌等41亩,其它26.7亩。预计产量达2790吨,产值达2389.4万元。食用菌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为西山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今年阴雨期长、湿度大,影响食用菌菌棒正常生长和种植户管理不到位,香菇种植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相关人才等问题,西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开展高新农业科技研发、技术指导和技术难题攻关,进一步加强菌农及企业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同时,不断加大争取食用菌良种、农机具及相关设备设施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食用菌新型栽培技术推广资金支持力度;探索食用菌保险扶持力度,不断提升西山区食用菌产业风险保障能力;加强食用菌菌种管理,促进西山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姚敏 杨薇 西山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