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玉溪这十年”通海县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据会上消息,通海县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70.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94.3亿元,居全省第36位、全市第3位,年均增长9.2%,2018年入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
十年来,通海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玉蒙铁路、江通高速建成通车,弥玉高速、滇中引水(通海段)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100%,行政村客车通车率达100%,4G网络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原特色农业品牌越擦越亮,“云秀”“锦海”连续五年获评云南省“十大名花”,“高原”娃娃菜三次获评云南省“十大名菜”,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通海斯贝佳食品有限公司获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户,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县、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全省蔬菜“一县一业”示范县。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3+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成云南型钢和焊管的主要生产基地、西南地区最大型钢及管材生产基地;园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通变电器、穆光工贸、方圆工贸入选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列入全国首批、云南唯一的创新型建设县。
护河湖、优生态,山清水秀的生态通海正在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白家山水库获评省级“美丽河湖”;实施杞麓湖一级保护区“四退三还”,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命名;以杞麓湖保护治理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两线三区”划定、“两违”建筑拆除、种植结构调整、禁养区畜禽养殖退出、湖外农业用水循环工程、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和全流域截污治污等各项工作全面加快,“三治一改善”治湖措施加快落实;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森林覆盖率达54%。
文化通海异彩纷呈,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西镇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兴蒙乡白阁下村等7个村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朱德旧居、红色印文化馆正式开放,列为首批全国联教普及先行示范区,兴义贝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国家田野考古一等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取得新进展,文物保护单位达90处,不可移动文物63处,历史建筑111处,有各级非遗保护项目35项、传承人88人;文旅融合创新突破,创建2个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名镇、2个省级旅游名村,“山城田湖”旅游品牌更加响亮。(周佳艺/文 沈阳/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