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动晨色,秋雨润诗画。从听湖河畔到墨山公园,从七都国际广场到城郊大克底社区,从俊朗老毛山到阡陌六掌大寨……入秋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依然满目苍翠、繁花似锦,目之所及,处处是景,正是令人感叹“江南好,能不忆江南”的如诗画卷之韵。
今年以来,砚山县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推动“绿美砚山先锋行”活动,扎实做好植绿护绿文章,大手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绿色生态人居环境,绘就宜居宜业宜游的绿美砚山幸福底色。
绿动青山 处处是景
年近六旬的“翡翠姐姐”几乎每天都要通过抖音记录下舞伴们在绿意盎然、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县城郊听湖小海湾公园的惬意时光。
马鞍山村注重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汲取“群众智慧”,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田园风光资源,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美丽环境”变现“美丽经济”,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1年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砚山县把实施“绿美砚山”作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的最大抓手,围绕“绿”字,大力开展“绿美城市”“绿美公园”“绿美公路”“绿美社区”“绿美村庄”“绿美庭院”等建设行动,不断赋予和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城市品质。
特别是近年来,立足砚山县自然禀赋和发展实际,砚山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经济强县”为发展思路,以“绿美砚山先锋行”为抓手,一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水土保持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大绿化格局正在形成。
乡愁是诗 砚山似画
“晨起,卧醒花影,踏山溪行。午后,小啖荔枝,蒲扇轻盈。暮晚,残云收暑,月到天心。无事闲坐,恰逢小儿无赖,扑流萤,数天星。”这样的场景,在江那镇同心社区大克底村比比皆是。
走进砚山县平远镇回龙社区马鞍山村,这里绿树成荫,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漂亮的农舍掩映丛中,呈现在眼前的既有一种古朴之美,又有令人难舍的“乡愁”,传统民俗和壮家生活风情扑面而来。村庄后是一片青翠的竹林,俨然一幅美丽田园新村春景图。
在今天的砚山,越来越多的村寨换装蝶变,扑面而来的田园风景美不胜收,不禁让人连连感叹:这才是新时代农村该有的模样!这是砚山县建设绿美家园的成功案例和缩影。
“绿美村庄”“绿美庭院”建设如火如荼,群众从开始的“动不起来”到现在的“停不下来”,一幅幅以全新美丽家园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动人画面天天呈现在人们眼前。
植绿护绿 呵护家园
砚山县制订出台《砚山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为抓手,实行分级负责制,明确各级总林长、林长、总督察、副总督察、督察和村组专管员职责。三级林长制目标责任体系更加完善,责任明晰、制度健全、监管到位、运行顺畅、奖惩分明、协调高效、保障有力的森林草原资源生态保护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全县11个乡(镇)、108个村(社区)出台了工作方案,成立了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划定县级林长责任区11个、乡级责任区108个、村级责任区559个、护林员责任区650个,林长制实现全域覆盖,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责任到人、有人管护。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砚山县共设立县、乡(镇)总林长24名,县、乡、村级林长678名。县、乡、村三级林长集中巡林和专职护林员日常巡林成为常态,每年县级林长巡林不少于2次,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目标。截至8月底,县级总林长巡林5次,县级林长巡林33次,乡级林长巡林540次,村级林长巡林2759次,38家县属成员单位巡林102次。
目前,砚山县现拥有林地面积299.88万亩,森林覆盖率38.00%,省级公益林地面积51.52万亩,全县林草总产值达11.52亿元,森林蓄积量达到 445.58万立方米。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砚山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用从未停歇的坚毅步伐,向绿而行、向美而生,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彭显波 吕静 黄龙菊 王春燕 砚山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