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30,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的保岫广场内,把打篮球当晨练的大叔、大爷们的球赛战况正酣,四五支列着方阵的广场舞队里大妈们舞姿渐入佳境,偌大的广场四处角落里还散落着三三两两的“唠嗑组”说着家长里短……始建于1953年的城市老地标建筑在经过重新改建后,化身成为了以德治强教化“五治融合”示范点,推动着这座城市的市域社会治理。
(保岫广场)
2020年,保山市隆阳区整合了原保岫影剧院、区文化馆资源,对占地9900余平米的保岫广场内的所有场馆进行了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微改造”,保留了电影院和广场原有的建筑风貌和文化符号,留住了几代保山人的乡愁记忆。
同时,改造后的保岫广场由平语近人文化宣传长廊法治图书角、保山市隆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山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永昌文化长廊、隆阳区党群服务中心、隆阳区市域治理实践中心、健身活动场所等几大部分组成。通过全面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积极打造了“一平台多中心”的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主阵地,充分发挥其“平台”“阵地”“家园”“舞台”各项功能。
其中,还分设有好人馆、党史馆、非遗馆、科技馆、电影博物馆、永昌文化孵化园、智慧书吧、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等18个功能场馆,并免费向群众开放,让保岫广场焕发新生,赋予了更多时代新使命。
(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
广场入口的一侧,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每天都有志愿者值守提供志愿服务活动,这里也是一个法律咨询的窗口。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很大一部分志愿者是政法队伍的干部,积极加入参与志愿服务,除了对服务站的日常管理提供服务之外,也对前来咨询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好人影像墙)
位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楼的好人馆内,有一面墙很抢眼。这是一面被很多普普通通的大众好人、先进人物代表、一线基层工作人员身影所填满的“好人影像墙”。在上面,挺身而出保护员工的超市老板、见义勇为的代驾小哥、为救人而牺牲的年轻保安、拾金不昧的出租车司机、杨善洲、张桂梅……通过“最美人物”“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不同的展示教育形式,讲述着他们的好人好事故事,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去教育、影响、带动更多的人。
(保岫广场上正在做着展示宣传)
现在的保岫广场,是一个既有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市民教育、干部培训礼堂,又有文化文产展示、爱国主义教育熏陶、文明实践、全民阅读场地、宣传普法教育、防电信诈骗知识普及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法治图书角)
据了解,保岫广场已成了很多市民愿意来的“网红打卡地”,日均人员流动量保持在5000人次以上。设置的“法律图书角”上摆放了各类法律法规读本100余本,宣传单、宣传海报、宣传折页400余份,供市民阅览及领取。50余名法律工作者在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设置的法律服务咨询点,开展法律咨询志愿服务活动。
(隆阳区百名优秀网格员展示板)
此外,为实现有效管理,严格落实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措施,保岫广场还安装普通摄像头51个,人脸高清抓拍摄像头1个,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对本区域治安事件的查处也起到了辅助作用。搭建“文明隆阳云平台”,形成“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四级联动阵地平台,构筑起区、乡、村的文明实践网,在全区实现文明实践全覆盖,实现文明实践管理系统化、为民服务精准化、群众参与便捷化。有关市域社会治理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志愿领单—>社会评单”完成,真正做到依托志愿服务队伍为民办实事,为基层群众组织自治注入新活力、激发新动能。(董殿苗)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