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这十年】脱贫基础更稳固 乡村振兴开新局

时间:2022-09-0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杜浩楠

9月7日,据云南省红河州“红河这十年”系列发布会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专场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州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2020年底,红河州91.3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布朗族、拉祜族等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红河州如期交出了脱贫攻坚亮丽答卷。

脱贫攻坚战以来,红河州大幅提高了脱贫群众收入水平,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748元提高到2020年的10247元。累计实施18.8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17152户75806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群众挪了穷窝、置了新业。全州13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验收,2020年全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25%,2016年以来,累计下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54.27亿元,建档立卡户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所有脱困人口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脱贫人口住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统筹保障后比例达90%。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2020年的4500元。通过脱贫攻坚战,农村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过上了“住有所居、学有所上、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幸福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喝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难题。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500公里,所有行政村100%通硬化路,打通了贫困地区通往小康的“致富路”,高速公路跨过红河南岸,结束了红河南部脱贫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2016年以来,全州累计投资9.37亿元,巩固提升176.3万农村人供水保障,解决41.61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供水设施基本全覆盖。全州行政村100%通4G网络、通宽带网络,所有脱贫村100%通动力电,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100%。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红河州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全面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构建线上网络化和线下网格化“两网”双向协同监测体系,推广运用“政府救助平台”,让群众遇到困难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申请救助。建立基层干部定期入户排查与行业部门筛查比对常态化预警体系,每月开展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到目前,全州有64%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得到巩固提升,2021年以来,累计下达各类教育资助金16.3亿元,脱贫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家庭在校学生实现“应助尽助”。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全州142个乡镇卫生院、1145个建制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全州脱贫人口和三类重点监测对象36种大病救治率99.67%。巩固农户基本住房安全,开展农房隐患排查整治,累计完成农房安全隐患排查762899户,危房整治率100%。全州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5.34万人,其中有9.26万脱贫人口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扎实抓好产业就业帮扶。全州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3.98亿元(居全省第三位),支持8.19万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扎实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全州认定224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2750人。积极开发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1501人,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脱贫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2021年以来,连续2年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在37万人以上,今年到6月底,全州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7.8万人,完成省级目标任务36.86万人的102.55%。续聘12260名生态护林员,带动12260户脱贫户、近5万脱贫人口在家门口长期稳定增收。全州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20年底的10247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12430元,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构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N”政策支持体系,坚持“四个不摘”,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强化投入力度不减,2021年以来,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6.3亿元,实施3697个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杜浩楠/文 红河州委宣传部/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