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县:同心共谱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时间:2022-09-0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杜浩楠 尚秋媛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以政治引领为根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途径、强化法治建设为保障、防范化解全县各领域风险隐患为底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助推红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红河县坚持政治引领,牢固树立“不谋民族团结进步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认真履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责任,从“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县情特点出发,完成13个乡镇91个自然村(社区)“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项目规划。制定《红河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红河县深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细化分解创建工作任务。  

坚持“十进”为创建主阵地,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创建工程为抓手,打好“创建+脱贫成果巩固”“创建+乡村振兴”“创建+精神文明”“创建+基层治理”“创建+示范带动”等品牌,通过典型引路抓示范,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点、带、圈、盟”创建格局。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巩固率达100%,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9个、示范家庭300户;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5个;打造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2020年成功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各学校每学期组织任课教师学习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宗教政策,把民族舞蹈、传统体育、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刺绣等写进教材,编写了《红河民间舞》《红河民间美术》《红河县民族文化音乐教材》《乐作课间操》等教材,推动民族团结内容更好进课堂、进头脑。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创建省级青少年进度教育示范学校1所、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1所、州级16所,州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示范基地1个,红河县一小以“三红一促”打造“红色校园”,红河县第一中学成功打造成红河州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加强学前教育普及普通话,提升青少年普通话水平,截止2021年,普及率达100%。

红河县把多元文化繁荣发展转化为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优势,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广场建设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健身步道、街区、公园等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联谊活动,不断增进各民族间的感情交流。以迤萨镇西山社区为样板,积极开展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加大在餐饮、超市、卫生室、幼儿园、小学、居民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投入,筑牢嵌入式社区构架,实现“居有其所”。

充分发挥红河县哈尼梯田、侨乡马帮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优势,把尊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与弘扬中华文化有机结合,建成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积极传承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多声部”“乐作舞”品牌,办好民族节庆文化主题活动,促进各民族团结联谊、交流交融。原生态电影《哈尼药爷》《风吹红河谷》、庭院剧《马帮女人》、哈尼剧《莫批阿波》、民歌《哈尼哈巴》、文化书籍《古镇钩沉》等一批理念新、接地气、品质好的新时代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精神力量。

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开设少数民族服务窗口,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红河留得下来、融得进来。实施各民族青年交流计划,搭建“追乡者”平台,开展追乡青年交流研学活动,组织各民族青年下乡挖掘民族文化。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协会,开展贷免扶补、小额担保两项贷款和“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分享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创业青年共同发展。(杜浩楠/文 尚秋媛/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