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疫”中突围的“诗与远方”

时间:2022-09-0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杨婧瑶

秋日风光绮丽,云岭大地碧水逶迤,青山相向,移步换景间一片芳华。

云南作为传统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多元,产品业态十分多样、齐全,可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需求。“中国一半的人都在云南”“云南的风是凉的”……持续霸榜的“热搜”,无不透露着游客对云南的向往。

相关旅游平台显示,云南7月旅游订单量环比6月提升111%。截至目前,云南暑期旅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反超71%,其中,暑期亲子订单占比超30%,7月亲子游订单量环比6月增长254%。

“熟悉的云南回来了。”面对回暖和强势复苏,云南文旅行业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旅游发展,危中寻机、苦练内功、科学谋划,助推全域旅游繁荣发展。

精准防疫 “安心攻略”助心安

旅游业要恢复发展,疫情防控是重要前提。

“现在去云南的各大景点,预约扫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等这些程序少不了,出发之前导游还和我们联系,告知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和信息,景区门口还有‘即采即走’的检测服务。虽然有些麻烦,但是玩的舒心,充满安全感。”来自成都的游客徐丽对云南文旅市场疫情防控工作赞不绝口。

今年暑期,云南再次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紧盯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所、文化娱乐场所、旅行社等重点场所和文旅单位,落实“限量、预约、错峰”以及扫码、测温、消毒、戴口罩、一米线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特别是8月份以来,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严峻,为防止省外疫情通过旅游途径输入云南省,省文旅厅又果断采取5项措施,通过排查省外有疫情地市风险区域的返回人员以及接待过上述区域旅游团队的本地一线从业人员;督促旅行社不组织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游客,也不组织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加强对文旅单位检查督查,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和问题;严格落实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指导督促酒店落实入滇人员“三天两检”,要求景区和文旅场所查验24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等,将文旅途径输入风险降至最低。

8月15日凌晨,2名从西藏自驾到丽江的游客到达预定的东巴谷景区,因未能出具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景区工作人员当即劝返而未能进入该景区,次日,从西藏送该2名游客及另外1名游客的周姓司乘人员被检测为阳性而采取隔离措施。正是有了最新的刚性措施的严格执行,才在第一时间有效化解了潜在的极大疫情防控风险。

纾困扶持 全力以“复”突围

疫情反复,让旅游从业者的热忱在一次次的景区关闭与重启中按下了“中止键”。

为着力提振旅游市场信心和活力,促进旅游业及有关产业快速回暖复苏,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云南文旅一边守牢“安全关”、应对疫情对文旅业的持续影响,一边靠前发力,率先在全国系统性出台《云南省关于文旅行业的纾困帮扶措施》《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统筹落实纾困帮扶13条、恢复发展20条、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文旅市场主体活力27条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的政策措施,助企纾困,为云南旅游注入源源活水。

云南省各州市也纷纷积极响应号召,“因地制宜”“因城制宜”,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推出一系列纾困助企政策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

在普洱,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作,促成发改、财政、金融等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将文旅行业纳入支持重点,配套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旅游业渡过难关。

红河州积极开展政策措施宣传普及,确保政策措施传达至符合条件的文旅市场主体,做到文旅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全面开展文旅行业政策落地,积极开展文旅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实,积极开展工行助力文旅行业恢复发展政策落实。同时,引导文旅企业积极开展“云南人游红河”“红河人游红河”等周边游、休闲游,拉动文旅消费,促进市场复苏。

西双版纳州则紧紧围绕“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目标,不断深化银、企、财、税等多方联动,构建“大数据+文旅”支持模式,充分满足文旅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出“实招”纾困文旅企业。

一项项纾困举措瞄准行业发展难点、痛点、堵点,不仅提振了行业士气和发展信心,也有助于为旅行社稳步复苏疏通突围之路。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以来,云南累计为涉旅企业减税降费15亿元,100%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2.4亿元,发放促旅消费券1.55亿元,补助文旅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贴息2896万元,奖补100家旅行社、20家旅游演艺企业纾困稳岗资金5550万元,指导71家A级旅游景区减免门票,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债12.44亿元支持文旅产业恢复发展,旅游市场信心大幅提振、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升级迭代 引导行业迎变谋新

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业提质升级势在必行。在传统的景区游基础上,露营游、智慧旅游、研学游等成为旅游消费新潮流。

位于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的振峰庄园彩虹营地凭借其良好的体验感在昆明“露营圈”依山傍水,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体验露营烧烤、野餐垂钓、星空电影、家庭聚会,还可以遛娃,各种玩法活动可以满足大家对美好户外生活方式的向往和体验,特别是周末,“营位”火到需要拼手速。该营地5月1日正式营业,五一期间营业额就达到了10万,后续每个周客流量都有100多人,周营业额能达到1万多元。

而在与老挝、缅甸接壤的西双版纳,研学旅行随着旅游经济的复苏和中老铁路的带动再掀热潮。暑期到来后,西双版纳旅游市场迎来人流高峰,亲子游、学生游需求激增,6月,西双版纳景区入园人数环比增长70.14%,7月以来游客数量不断攀升。

“停车场的旅游大巴都快停不下啦,好多自驾的车辆都停在了外边,大型的研学团队渐渐多了起来,两年多了,这还是第一次。”昆明石林景区一位经营户兴奋地说。

如今,云南各地文旅市场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文旅消费新趋势,各地文旅纷纷创新谋变,旅游从业者结合康养、休闲、生态等内容,从智慧旅游、深度研学、户外休闲以及微旅行、慢休闲、深度假等新需求出发,提升游客体验感和获得感,让云南成为全国游客心之所向。

通过防疫和发展两手抓,云南文旅交出了一份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的阶段性合格答卷。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全省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537亿元,同比增长54.6%;接待游客人次4.3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56.8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2%和80.0%。8月以来,接待游客数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个个亮眼数据印证着云南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在逆境之中积蓄力量,寻求突围的坚守与磨砺,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云南旅游业,必将强势回归。(杨婧瑶)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