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据云南省红河州“红河这十年”系列发布会民生事业发展专场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着力点,以加快文化强州建设为目标,积极推动全州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十年来,红河州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舞蹈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曲艺作品《美丽家园老实扎》分别入围2015年、2017年“群星奖”;曲艺作品《白鹇姑娘》荣获2016年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舞剧《诺玛阿美》成为红河州第一个入围“文华大奖”终评作品;舞蹈《山之子》入围第十一届全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哈尼古歌》成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唯一驻场演出节目;花灯音乐剧《回家》参加中宣部、原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哈尼族舞蹈《闹宴》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彝族花灯小戏《大喇叭小广场》到北京参加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脱贫攻坚题材舞剧《流芳》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之一,并在全国各地成功巡演。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红河州各县市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全面实现,全州标志性文化设施红河书院建成竣工,以秋雨书院为代表的一批城市书房、智慧书屋、乡愁书院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定期举办“白鹇奖”文艺汇演,广泛组织开展“大家乐”群众文化广场活动,积极推广自创民族广场舞。开远市“自然村四位一体阵地建设工程”和河口县“国门文化形象工程”分别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第一批、第四批示范项目。石屏县龙朋镇(彝族歌舞)和建水县临安镇(紫陶)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命名为2018—2020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功承办云南省第三届群众文化“彩云奖”评选(决赛)活动和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展演活动等省级重大文化赛事活动。
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绩。红河州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红河哈尼梯田),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26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省第一。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1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24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于2018年颁布施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投入依法得到保障,国家级、省级、州级传承人传承补助经费均已全部落实。全州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非遗项目63项、州级213项、县级881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3人、省级95人、州级402人、县级1407人。
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实施红河州文化建设“1046”春天工程(2015—2020年),擦亮红河文化“三千四百年”亮丽文化名片,推进元阳哈尼文化产业园、建水紫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弥勒阿细文化产业园、个旧锡文化创意园、蒙自过桥米线文化产业园、工业遗产文化产业园六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其中建水紫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个旧锡文化创意园创建成为省级园区。大力发展庭院小剧场,建水、元阳、蒙自、石屏、个旧、红河等县市庭院剧场相继建成,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实景演出剧目。
对外文化影响力逐步提升。以红河州歌舞团为龙头的创作演出队伍带着文艺精品频频走出国门,足迹遍布俄罗斯、加拿大、德国、美国、墨西哥、英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出色完成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红河民族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哈尼族舞剧《诺玛阿美》在国内上海、重庆等全国14个省市巡演90余场。《哈尼古歌》成功亮相国际米兰世博会。音乐剧《爱如星火》赴北京、银川、太原等6个城市开展巡演20场。举办中越“跨国春晚”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2019年初第三届“中越跨境春节联欢晚会”登上了央视新闻深受好评。2015年和2017年两届红河文化艺术节分别成功举办,一大批国内外文艺精品在蒙自红河大剧院精彩亮相。(杜浩楠)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