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雄关乡立足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借“绿”发力,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
一大早,种植户张燕和亲戚朋友就忙碌在窑房村委会的猕猴桃基地里,采摘成熟的猕猴桃。一个个猕猴桃大小均匀,表面光滑有光泽,品相十分诱人。
“猕猴桃栽种比较简单,前三年只有剪枝、绑枝时会忙一些,到第三年挂果的时候,除了授粉、套袋那几天工作量大一些,平常就只有浇水、除草之类的田间管理。”谈及种植技术,张燕说,从栽种到挂果,从引蔓、授粉到套袋、防虫等每一个环节,她都是严格按照要求,赶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光她一个人就能完成基地里7亩猕猴桃的日常管理。
和张燕家一样迎来首次丰收采摘的还有大坝塘村的刘兴芬。“每一个都达到了70至80克,送去交给老板是30元一公斤,价格还是可以的。”刘兴芬告诉说,今年是他家种植猕猴桃的第三年,也是猕猴桃正式挂果的第一年,虽然产量不多,但果子的质量很好。
据刘兴芬介绍,她家这片基地共有10亩,原本是种植桉树,辛苦管理了9年没有收到任何收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苟玉琼在乡里种植的猕猴桃产量高、价格好,在市场上很走俏,便到苟玉琼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实地参观并学习种植方法,随后她和丈夫铲除了基地里的桉树,全部种上猕猴桃。因猕猴桃与一般果树一样,需3年才正式挂果,于是,刘兴芬在基地里套种西瓜、南瓜、姜、芫荽等经济作物,每年至少可以增加四五万元收入。今年,基地里的10亩猕猴桃开始正式挂果,刘兴芬正计划于年底套种生长期长的中药材来代替短平快的蔬菜,那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管理猕猴桃,同时收获两份收入,她对往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期待。
种得好,也要销得好。在猕猴桃产业致富带头人苟玉琼的带领下,雄关乡通过“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成立了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盖了冷库,与国内各大果品市场建立了联系,将猕猴桃远销到全国许多城市,让猕猴桃成为江川引以为豪的品牌名片。
江川区荣程猕猴桃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苟玉琼说:“今年已经有好几家正式挂果了,效益不错,他们对种植猕猴桃越来越有信心,我也觉得心里面很安慰,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雄关的猕猴桃会越做越好。”
雄关乡始终坚持把猕猴桃产业作为一村一品产业,按照“抓品牌、创特色、增效益”的思路,把分散的土地、分散的农户有效聚集起来,发展壮大猕猴桃产业,目前,全乡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800多亩,绘就了一幅“农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画卷,乡村振兴的脉动铿锵有力。
“雄关乡猕猴桃的产业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一条路子,也为我们雄关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更多的可行性。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雄关乡也会继续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让雄关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雄关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杨鑫磊说。(李丹 郭江华 杨俊芳 江川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