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今年如何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

时间:2022-08-2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董殿苗

今年上半年,云南省红河州经济增速突然下滑。长期作为云南省经济发展较为靠前的州市,面临巨大压力。如何打赢今年经济发展的翻身仗,成为红河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8月24日红河州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坚决扛牢稳增长政治责任,踔砺奋发全力稳住红河经济大盘。

通过对红河州经济发展动态的梳理,不难看出红河州正打出一套“组合拳”,力保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从媒体披露出来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红河州集中开工重点产业项目152个,总投资756.1亿元;共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23.19亿元,发行专债81.75亿元;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红河州现场签约项目5个,签约金额达36.8亿元;在“百名闽商进红河”签约洽谈会上,现场签约项目4个,投资总金额41.38亿元。红河州经济发展依旧潜力空间充裕,但发展中的问题,最终要靠发展来解决。

交通建设显成效 构建联通世界“大格局”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红河大力发展交通网络建设,构建“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铁、公、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交通先行作用逐步发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有关数据显示,红河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108.3公里、位居全省第2位。云桂高铁穿境红河,“复兴号”动车开到国门城市河口,弥蒙高铁通车在即,红河蒙自机场正式开工建设,“县县通高速、州府通高铁”目标实现在望、“南北通航空”稳步推进。

借力交通发展,红河旅游、招商引资均取得重大突破。大交通形成大物流,大物流吸引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红河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量”的积累,为其经济社会“质”的飞跃,产生了巨大的催化作用。

伴随着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坐着高铁游红河”成为现实,红河也被纳入昆明三小时经济圈,打破了时空的壁垒,将更大限度发挥出红河作为云南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窗口的作用,更进一步促进当地、区域和国际间的贸易。

未来,红河州将继续在“十四五”综合交通的规划上谋篇布局,着力构建“北融滇中、南接越南、东进两广、西连缅老”的综合交通发展新格局,为红河打造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奋力构建内联外通现代化立体交通新格局。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今年以来,红河州相继印发了《红河州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实施方案》和《红河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2022—2024年)工作方案》,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旨在以营商环境破题促进红河州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长久以来红河州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每年依据经济形势变化及发展需要出台稳增长促发展、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活”企发展环境,也因此在招商引资中屡获捷报,吸引了一批大型企业相继落户红河。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红河州共有在建招商引资项目569个,同比增长29.1%。

另一方面,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2年,红河州省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3.94%,引资总量排名从云南省第八名跃居到第三名;累计到位外资3.84亿美元,连续多年大幅超额完成省级目标任务,到位外资总量排名从云南省第六名上升到第二名。红河州境内、境外引资总体稳中趋好,呈递增态势。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直接影响着经济活力的大小、招商引资的多寡,最终对企业发展、财税收入、社会就业等产生重要影响。呈现递增态势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如虎添翼,有力地增强红河州对经济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经济随之行稳致远、活力四射。

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为增强发展提供动能

8月24日红河州重大产业项目工作推进专题会议上,红河州州委书记赵瑞君提出,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着力点,促进大投资、推动大发展。要全力谋划包装项目,紧扣12条产业链,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文旅等领域,争分夺秒抢机遇,精心谋划、包装、推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

红河州正在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把市场主体倍增、优化营商环境、做强园区经济、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主抓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强化重大产业项目支撑,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切实增强发展新动能。

今年来,红河州成立了由红河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产业创新发展委员会,积极搭建产业创新发展“1+3+N”工作体系,聚焦绿色铝及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12条重点产业链,配合各“链长制”专班做好目标企业梳理、精准上门对接,高效推进重点产业链项目建设。

不论是云锡集团“打造全球锡铟行业全产业链独角兽”,以精深延链打造产业新增长极,还是蒙自矿冶提出推进12万吨/年冶炼废渣提取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50t/a高纯铟新产品制备项目和10kt/a超细活性锌粉制备产业化项目。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背后,是红河州3个千亿级产业链和9个百亿级产业链的广阔空间,是重点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的成果展现。

红河州在重点产业链的发力值得期待,努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进一步放大产业经济优势,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作出新贡献。有兴产业强支撑,红河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争先跨越有了更多可能性。

发挥沿边、跨境区位优势 构建发展新增长极

2022年1月红河州获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跨境电商综试区。2022年1至6月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2.8亿元,新增跨境电商注册企业35户。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投入运营,创新开启“互联网+边民互市”出口管理模式。

近年来,红河州充分发挥沿边、跨境区位优势,加强与东部沿海、西部发达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与对外交流,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沿边开放新格局。

根据红河州电商大数据系统显示,2022年1至7月,红河州实现电商交易总额136.4亿元,同比增长7.07%,居云南省第三位。其中,上行交易额21.61亿元,同比增长1.25%,居云南省第二位;下行交易额114.79亿元,同比增长8.24%,居云南省第三位。

红河州正聚焦于“沿边”“跨境”特色,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围绕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四大重点产业”,累计签约合作项目56个,协议总投资411.7亿元,其中37个项目企业已注册落地。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05.92亿元,累计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8户,累计利用外资1317万美元,累计新设企业2994户。

同时,红河州大力发展跨境旅游、跨境电商,培育多家旅行社,开通中越跨境旅游直通车,开通出境跨境旅游直通车旅游产品;推进“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产品建设。建成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入驻企业153户,实现网上销售额13.16亿元;58科创·东盟(河口)跨境数字贸易港一体化数字科创服务中心吸引25家企业入驻。

如今,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将逐步成为推动红河州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

文旅融合 赋能经济发展

2022年上半年,红河州接待国内外游客28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5.1亿元。如今,红河州以“三千四百年”的旅游文化名片,正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的向往之地,并推动红河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云南旅游借力文旅融合的全域升级方向之一,红河州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经济效益显著增强,文旅融合、旅游产业对红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

近年来,红河州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的成果,反向赋能经济发展。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2年红河州以年均增长14.8%的文旅投资,推动文化旅游纵深发展,成功打响了元阳的“田”、临安的“古”、弥勒的“潮”、蒙自的“红”、石屏的“愁”(乡愁之旅)、河口的“边”。接待国内外游客、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487万人次、10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398万人次、590亿元,分别增长3.6倍、5.7倍。(董殿苗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