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这十年】奋发进取 开创自然资源规划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时间:2022-08-2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王立祥 汪富军 郑雨

8月24日下午,“文山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生态文明建设专场在文山州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上,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自然资源工作有关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自然资源系统坚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土地节约集约,耕地保护等工作不断加强,为文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绿美文山”建设提供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

着力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空间保障。加速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州县级国土空间规划重大专题研究,制定了“十四五”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初步规划,州、县、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完成《文山州城镇体系规划》《“文砚丘平”城镇群规划》《“文砚”同城规划》、8县(市)新一轮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县城重点专项规划编制。

积极推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全州公职人员主动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村庄规划编制试点,2021年度完成293个村庄规划编制,2022年度计划完成364个村庄规划编制,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空间保障。积极开展生态红线评估调整,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评估调整,以及《文山州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研究,持续加强普者黑湖、盘龙河沿线等生态红线监管力度,始终坚守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

着力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将西畴县列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县,探索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变为固定资产,助力文山发展。推进全域土地整治,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契机,协同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建设,新增耕地12.48万亩,文山市追栗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之一。

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022年争取上级金2120万,实施文山州废弃、政策性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全州累计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14149.84万元,完成治理面积721.45公顷。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落实矿业权联勘联审依法审批和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制度,建立文山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清退全州矿山企业保证金2.073亿元,清退完成率100%。

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质环境保障。防灾减灾成效显著,完成文山州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落实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值班值守等制度,对文山州在册的121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监测人员1372名,落实专业型监测12处、普适型监测256处,近年来文山州地质灾害损失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精准实施地灾搬迁避让项目,完成《文山州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搬迁避让补助项目179个,项目完工后,可保障11572户51801人和147947万元财产安全。精准实施地质灾工程治理项目,投入中央、省、州地质灾害防治资金34730.96万元,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104个,项目完工后,可保障48987人和1.435亿元财产安全。

着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要素保障。自2016年以来,为全州建设项目保障用地7.59万亩。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通过五年时间对增减挂钩政策的试点、推行、深化,累计完成农村零星建筑用地拆旧复垦面积31490亩,保障集中安置区项目用地3877.3亩,指标流转交易额达20余亿元。严格执行增存挂钩政策。制定“一地一策”方案,分类、有序、稳步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018年以来,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4.1万亩、闲置土地0.9116万亩。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坚决按照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进行落实,“三调”数据显示全州耕地面积949万亩,基本维持稳定。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监察,认真落实通报挂牌约谈冻结问责“五项机制”,扎实开展“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违建别墅”清查整治,持续推进矿产资源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州共查处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行为1772件,其中,土地违法案件1139件、矿产违法案件633件,自然资源管理逐步迈入正轨。

下一步,文山州自然资源系统将努力践行“文山之干”,不断开创自然资源规划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绿美文山”建设、为文山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贡献自然资源力量。(王立祥 汪富军 郑雨)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