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这十年】文山州组织系统为文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时间:2022-08-2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王立祥 古魏魏 付连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组织系统和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三个工作法’和‘三个马上’要求,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积极服务融入州委工作大局,坚决做到‘州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组织工作第一时间跟进到哪里’,为文山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这是8月10日下午,“文山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党的建设专场发布会上,云南文山州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解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组织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作的介绍。

十年培根铸魂,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自觉实践中,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筑牢忠诚之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先后制定出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19条措施、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深化“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实践活动,坚决做到“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文山见行动”。

夯实思想之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持续开展党的政治理论培训,不断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全州先后投入近1.2亿元培训各级领导干部约70万余人(次),2017年以来开展两轮“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1682期、培训党员28万余人(次)。

扎紧制度之笼。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制定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操作规程,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过双重组织生活,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

十年选贤任能,在全力以赴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具体实践中,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精心育,确保能力素质“跟得上”。持续开展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行动,组织实施上挂提升一批、下派历练一批、中心工作磨炼一批“三个一批”实践锻炼计划。特别是2021年以来,不断擦亮“文山大讲堂”金字招牌,实现全州104个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年度出省培训全覆盖,选派40余名干部到省级及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和上海市等发达地区学习锻炼,抽调78名干部到“文山之干”作战楼集中作战,抽调57名干部外出驻点招商,推动干部在一线、前线、火线长才干、经风雨、壮筋骨。

广泛选,确保后继有人“备得足”。制定出台“百名年轻干部培养”方案、年轻干部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和“五类干部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推行优秀干部推荐、信息共享、分析研判“三项机制”,分级建立优秀干部储备库并实行跟踪管理、动态调整,州级共储备优秀“五类”干部1300余名。2012年以来全州共招录3500余名公务员,面向高校招录定向选调生170余人,为推动文山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顶格管,确保干事激情“提得起”。出台关心关爱干部十条措施,用好用活及时性奖励政策,配合纪检监察机关抓实容错纠错和诬告澄清工作落实,旗帜鲜明为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仅2021年以来,以“送功到岗”“送功到一线”形式,对12名公务员和3个公务员集体进行及时奖励,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受处理处分干部30余人,为67名干部澄清正名。

合理用,确保作用发挥“干得好”。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2018年至2020年,州委共提拔一线前线火线实绩突出的州管干部125名、占提拔总人数的53.9%;2021年以来,这一数据上升至139名、74.7%。创新举办“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县乡村组四级书记同台竞技,示范带动全州掀起一轮又一轮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热潮。

十年强基固本,在夯实党在边疆执政根基的生动实践中,让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抓书记、书记抓,党建责任越抓越实。创新构建“智慧党建110”调度指挥体系,每月向县(市)党委书记和州直党(工)委书记通报“智慧党建”数据,抓书记、书记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合力逐步彰显。

抓规范、规范抓,组织体系越抓越严。创新提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5631工作法”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五全工作法”,推动全州1.2万余个党支部高质量达标。全州基层党组织从2011年底1.23万个增加到2021年底1.34万个、增幅8.61%。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全州党员从2011年底的13.14万名增长到2021年底的15.97万名、增幅21.54%,特别是2021年全州2名党员首次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并受邀参加“七一勋章”现场授牌仪式,23名党员荣获全省“两优”称号,1名基层党员被选为云南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实现党员队伍质量和数量“双提升”。

抓实战、实战抓,组织战力越抓越强。突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2015年至2021年,累计选派1.6万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同近万名村干部一道奋战在一线,争取1.81亿元资金,实施363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投资7.6亿元建设4127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争取1.8亿元实施36个村强边固防“四位一体”建设项目,推行以“减岗增薪”为着力点的村(社区)大岗位制改革,村(社区)干部待遇大幅提高。突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873个小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业委会(物委会)全覆盖,实施“三制三单五共建”机制深入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绿美文山先锋行”助力“绿美文山”建设成效显著。

十年卧薪尝胆,在以作战姿态打造滇东南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创新实践中,让更多“千里马”在文山大地大显身手、竞相奔腾。

高位推动建强“指挥部”。及时调整充实以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修订工作规则和运行机制,高质量组织召开州委人才工作会议。创新研究州委书记抓人才工作任务清单,将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重要内容,全面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

审时度势绘制“作战图”。紧盯全州所需、基层所盼、人才所急,制定出台体制机制改革、党管人才、规划3大类8个综合性政策文件,配套出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等7大类65个具体政策文件。特别是2022年以来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山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文山州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工作20条措施》等4个人才新政,精准构建了人才“引、育、管、用、留”全链条“作战图”。

靶向发力锻造“智力军”。制定出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拓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渠道,深入推进“兴文英才计划”8个人才培育专项,全州人才资源总量达29.9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8.77%,人力资本占GDP比例达14%,人才贡献率达23.71%。

立足实战构筑“练兵场”。深化中央单位、央企定点帮扶和沪文协作机制,近5年来累计选派4000余名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挂职进修培训。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精准选派4311名各行业领域专家人才实现全州987个村(社区)人才帮扶全覆盖。先后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77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1个、省州企业技术中心40个,成功引进国内“双一流”AB类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41名作为党政干部储备人才进行专项培养,选聘37名国内重点行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建州委州政府专家顾问团,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献技献智、献计献策。

悉心服务当好“勤务员”。坚持用真金白银支持人才干事创业,近5年来累计投入各类人才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落实人才项目服务专员制度,为在文服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变人才跑腿为干部跑腿。

迈向新征程、建设新文山。下一步,文山州将在省委、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王立祥 古魏魏 付连兵)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