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2021年8月,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仰光—临沧—成都)海公铁联运开通后,实现了第三国货物通过‘海公铁’联运专列的方式经缅甸运抵中国、缅甸货物通过‘公铁’联运专列的方式运抵中国、中缅边境跨境人民币首次结算业务、缅甸青贮玉米饲料出口中国、在缅甸滚弄大桥过运‘五个重大突破’。”在8月19日召开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沧专场发布会上,临沧市委书记张之政说。
临沧是中国进入印度洋最近、最佳、最快的陆上通道,打通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关键之举。201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把临沧孟定清水河口岸列为全省铁路、高速公路“第五出境”国际大通道,规划了从昆明至临沧经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再经缅甸腊戍至曼德勒至皎漂,连接印度洋周边地区的大通道。临沧市牢牢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大局,把推进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作为临沧市最重要的任务来全力推进。
几年间,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获批为国家级边合区并加快建设,援缅滚弄大桥项目开工建设,在缅甸设立4个商务代表处,经贸、农业、警务、文化、卫生、人道救助等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缅甸腊戍建立友好城市,成功轮流举办两届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2021年8月,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仰光—临沧—成都)海公铁联运首运成功,实现了中缅第三国过境贸易过境运输的“破冰之旅”,实现了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2022年以来,又相继开通了缅甸—临沧—德阳“公铁”联运专列和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公铁联运国际专列“三星堆号”、重庆—临沧—缅甸曼德勒国际班列。截至2022年8月,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已运行14批次,实现了中缅集装箱公铁联运专列双向互运,累计运输货物约1.05万吨,货值将近2亿元。
同时,临沧始终坚持把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新通道建设上的重中之重来推进。“十三五”以来,临沧全力推进以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主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理至临沧铁路于2020年12月提前半年建成通车运营;开工建设玉溪至临沧、临沧至清水河等11条段667公里总投资1118亿元的高速公路,目前已建成467公里、通车运营231公里,到“十四五”结束,临沧全境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近1000公里,占到全省的近十分之一;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临沧机场完成改扩建,凤庆机场计划2023年建成通航,届时临沧将成为全省首个“一市三场”的州市。
在软联通方面,临沧市全力推进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的“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效益化、智慧化”运行,并以此全力争取、推动新通道相关政策、规则、标准、服务等“软”支撑的落地。2022年以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已相继纳入多个政策文件,临沧市政府与四川省德阳市政府、攀枝花市政府、重庆市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各方资源和优势,开展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推进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
“临沧将持之以恒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全力把临沧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和平台。”临沧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赵子杰介绍,“在硬联通上,我们将全力争取临沧至清水河铁路列入国铁集团勘察设计计划并尽早实现开工建设,加快推动援缅滚弄大桥和境外清水河至腊戍至曼德勒高速公路及铁路项目建设。在软联通上,我们将积极推动将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列入中缅经济走廊,强化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缅经济走廊等对接,并争取推动中缅两国尽快签署第三国货物过境、跨境陆路运输合作、陆路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口岸、以货币互换为重点的金融合作等4个双边合作协定(备忘录)。力争到2025年,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印度洋出海口至缅甸至临沧至我国内陆地区公铁联运常态化顺畅运行,临沧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连接点和重要枢纽、平台地位基本确立。”(姚敏)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