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 七个“新”变化解码云南省园区经济发展

时间:2022-08-1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彭希然

“开发区建设是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8月18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园区经济专场发布会上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新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全省新兴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新高地、对外开放的新载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全省园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园区经济建设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呢?

会上,王建新用七个“新”讲述了云南开发区(园区)建设自党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变化,展现云南园区建设的十年历程。

规模体量迈上新台阶

十年来,云南园区经济蓬勃发展。2021年,云南各级各类园区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贡献税收超过1500亿元。云南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园区达到11个,其中,昆明经开区、昆明高新区、滇池旅游度假区3个园区超2000亿元。

产业集聚取得新成效

云南优势产业向重点园区集聚趋势日渐明显,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区域协同、错位发展的格局。硅光伏产业、绿色铝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的产业目标基本实现,202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产业强省三年行动正迈出坚实步伐。

发展质量得到新提升

云南园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约占云南省的60%。2021年,云南园区平均投资强度每亩250万元左右,国家级园区亩均营业收入500万元左右、省级园区280万元左右。云南省获批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33个省级示范基地,培育759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

园区建设呈现新面貌

云南各级各部门加快对水、电、路、气、通信、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云南各州(市)坚持以产带城、以产兴城,园区产城融合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导向更加鲜明,昆明经开区、玉溪高新区等8个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园区,牟定成为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玉溪市、普洱市成功列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

十年来,园区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云南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扁平化管理模式,兼职兼薪、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今年5月,云南省委组织部向社会公开招聘30名聘任制公务员,强化园区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支撑。昆明市全面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磨憨国际口岸城市,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

营商环境实现新改善

通过创新审批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提升通关便利、投资审批改革,云南园区营商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逐步形成。昆明、楚雄、曲靖等地推行“多证合一”“多批合一”“多图联审”的举措。昆明、大理等地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办”集成套餐服务事项。西双版纳、德宏等地推行“单一窗口”“一地两检”通关新模式,推动通关流程无纸化和电子化。昆明、楚雄等地推行商事登记确认制、产业项目先建后验、重点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等做法。

对外开放呈现新气象

十年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159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实,探索形成276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46项。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2021年云南省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经济总量占全国边合区的比重超过25%;河口边合区经济总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1位,在全国排名第2位。(彭希然)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