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这十年】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营造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良好氛围

时间:2022-08-1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王立祥 张晓依 罗明磊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文山州委、州政府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举全州之力、汇全州之智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各族群众手牵手扎根边疆、心连心心向中央,2021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形成了独具边疆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山样板”。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红旗飘飘”“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结合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建州60周年等系列庆祝活动,大力宣传党中央对边疆各族人民的关心关怀,生动展示党领导下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增进各族群众福祉的主渠道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出发点、落脚点。十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23亿元,深入实施“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等,全州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民生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810元、13249元,年均增长10.2%、10.4%。突出红与绿、富与美、新与特,加快42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建设,全省现场推进会在文山成功召开,经验做法得到省级肯定。8个贫困县(市)819个贫困村65.2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文山各族群众的绝对贫困问题,兑现了“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各族人民精神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信心更加坚定。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反复研究部署推进。成立专家顾问团,实行州级领导和部门挂钩创建工作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督促检查考核机制,州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关于把文山州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议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升到法律层面高位推动。围绕“四个诠释”理念和“123456”的工作思路,打造“五个联盟”讲好“五个故事”,形成在全省、全国具有文山辨识度的创建模式。以理论学习、专题辅导、宣传宣讲、理论研讨、专题访谈、编制系列丛书、制作专题片(短视频、微视频)和民族团结宣传挂历、宣传手册、知识读本等方式开展了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深入人心。

十年来,全州共创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4个、示范单位7个、教育基地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4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7个、示范单位299个、教育基地4个,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乡镇3个、特色村寨25个;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225个、教育基地38个,文山最美民族村8个;受国务院、省政府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个、全国模范个人6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9个、全省模范个人10名。

围绕“多元一体”与“美美与共”,全面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先后在州委党校、州民族宗教委、文山学院成立了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和教育教学基地,聘请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民族学会名誉会长杨圣敏等22名专家学者为文山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举办了全省第一家全国性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讨会。创新开展“老山精神”“西畴精神”大学习、大研讨,以孕育在文山本土的精神内核深刻阐释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精髓,激发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建家乡、守边疆的家国情怀。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学龄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落实“童语同音”项目,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深化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双百工程等民族文化项目114个。抢救整理《云南壮族背带装饰图案研究》《文山苗族婚礼古歌》等一批文献古籍和民间文学,壮族纸马舞、苗族响密乐器等一批民族民间文化技艺得到保护传承,创作《铜鼓姑娘》《石漠花开》《幸福花山》等700余个影视和舞台文艺作品,获全国比赛奖项7个、省级奖项30个。《坡芽歌书》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民族舞剧《幸福花山》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优秀剧目奖、舞台美术奖。深入推进民族体育事业,组团参加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24金18银13铜共55枚奖牌,实现了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的双料第一。在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前两阶段比赛中,文山州获得金牌数第二、奖牌数第一的好成绩。

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推进民族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修订了自治条例、三七发展条例等地方性民族法规条例33件次,民族自治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实施文山治理“九大行动”,建立“九大体系”,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文山特色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路子正在形成;坚持依法处理民族矛盾,深入开展涉及民族因素各类矛盾隐患的排查调处,定期召开团结稳定形势分析研判会,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王立祥 张晓依 罗明磊)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