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据云南省红河州“红河这十年”系列发布会绿春县专场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春县已发展茶叶24.5万亩,占红河州茶叶总面积的61%,人均实现1.17亩;2021年干毛茶产量2.38万吨,实现产值4.202亿元,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红河州首位。
绿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云介绍,截至目前,绿春县茶农达3.7万户16.65万人,占总人口的79.05%,已形成6大万亩茶区。“玛玉茶”先后六届被评为云南十大名茶;2019年列为中国茶叶百强县,2020年列入云南省30个茶叶发展重点县之一,2022年列为云南省重点帮扶县(茶叶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
茶叶产业作为绿春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绿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县创建,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一县一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做到高位推动强保障。结合国家和省州支持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先后制定下发《绿春县“一县一业”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绿春县茶产业发展十条奖补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茶产业发展方向,强化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对标省“绿色食品牌”办公室有关要求和专家评审意见,及时修改完善《红河州绿春县2022年“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编报《绿春县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云南绿春县哈尼有机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等茶产业项目申报材料,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昌宁红集团入住绿春,成立云南哈尼高原生物茶产业有限公司,推荐绿鑫茶业有限公司、玛玉茶厂2家茶企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引导县茶协、茶企、种茶大户整合资源抱团发展。
绿春县2022年“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项目涉及30个子项目1.69亿元,重点实施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建设24600亩,创建30个绿色有机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茶叶提质增效20933亩、新植茶叶7769亩,推进茶产业地方团体标准制定项目和玛玉茶品种资源保护项目;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奖补、茶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等。聘请省农业大学茶学院、普洱茶研究院、昌宁红集团等省内外专家,组建绿春茶科技小院;邀请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教授等,对绿春县茶企开展制茶技术培训、茶园管理培训51期5620人。成功举办首届全县斗茶大赛暨区域公共品牌茶叶选品会,不断提升绿春茶影响力;注重茶叶品牌创建,与上海长宁区合作制定绿春茶生产标准,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创建“东仰云海”公共区域品牌。目前,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茶企36家、证书45张、产品60个,认证面积3.3万亩,有机认证书数量居红河州第一位。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茶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加快示范创建项目落地见效,三年内高质量完成‘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各项目标任务。坚持标准化引领,集中连片打造一批规模化现代化高标准生态茶园。坚持制度化管理,严格实行茶叶生产违禁农药实名制销售管理和茶叶投入品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坚持特色化发展,发展观光茶业、体验茶业、创意茶业等新业态。坚持数字化创新,支持茶企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防伪体系试点。坚持品牌化驱动,做好‘中国甜茶之乡’‘绿春玛玉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坚持组织化联接,探索‘茶业+初制所+合作社+农户+基地’联农带农富农模式,带动80%以上茶农增收致富。”张云表示。(杜浩楠/文 红河州委宣传部/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