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砚山:以“三篇文章”推动平远地区“三区”建设走深走实

时间:2022-08-1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王国礼 张顺

云南砚山县以“文山之干”革命性举措推进平远地区“三区”建设,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区”三篇大文章,在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云南新篇章中展现砚山作为,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建引领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美美的平远”核心要义是民族团结之美。砚山县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高位推进。

筑牢基层组织堡垒。按照“总结提升、集中力量、示范推进、塑造品牌”的思路,在平远地区“三区”实施基层党建“五心工程”,以阿舍乡斗南村、平远镇田心社区和新平社区、稼依镇小石桥社区和大稼依社区为示范,打造出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绿美文山”党建品牌“样板区”。

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内涵。开展“学前教育普通话”行动、青少年假期“石榴籽计划”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把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平远地区城乡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田心民族团结活动中心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化活动中心和教育基地,积极争创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活动,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

提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能力。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增强“五个认同”,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创建一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宗教活动场所”,持续巩固民族宗教综合治理工作成果。

聚焦发展 打造“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平远地区“三区”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抓手谋突破,以产业为核心促发展,全力打造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构建交通、水利、能源、物流、信息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德厚引水工程、渔泽坡水库供水管道延伸工程和鲁都克、地者恩片区自来水工程建设,破解平远地区发展瓶颈;实施平远城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智慧停车建设项目、特色主题街区和稼依城镇道路改造、补佐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全面提升示范区基础设施功能。

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平远镇石漠化治理、稼依镇退耕还林项目,坚持以全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县为载体,大力发展蔬菜、辣椒、烤烟、马铃薯、水果、万寿菊、奶牛等种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把平远地区建成产业强区。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启动田心居民小组特色村寨项目建设,抓好“百千万”示范工程,打造7个精品示范村、30个美丽村庄,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村庄“两污”治理和农村“美丽庭院”创建,将高原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特色田园乡村等“串珠成链”,推动乡村全域振兴。

完善机制 打造“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区”

平远地区“三区”建设以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为总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打造民族地区善治标杆,谱写新时代平安砚山新篇章。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制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用好新平法治活动中心场所,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道德引领、规范、约束作用。建立平安建设奖惩激励机制,以考核促进工作,以奖惩激发活力,推动平安创建工作比学赶超。

推动政法队伍建设改革。从公检法选派干警到宗教场所,推行“一宗教活动场所一法制宣传员”。配齐配强综治干部,完善乡(镇)政法委员“职责清单、权力清单”制度,解决综治专干“干什么”“怎么干”“怎样干好”的问题。推进“一村一辅警”全覆盖,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专业队伍力量薄弱问题。

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围绕“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规范化建设乡村两级综治中心,以优化“两所一庭”建设为契机,打造“最美基层所队庭”先进典型。进一步加快“雪亮工程”“平安乡村”“数字乡村”视频监控系统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推动监控摄像进村入户,扩大技防覆盖面,实现重点人员管控、群防群治、矛盾调处,有效提升治安防控科技化水平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王国礼 张顺 砚山县科学技术协会 砚山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