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这十年】泸西县地区生产总值十年来增加116.66亿元

时间:2022-08-0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杜浩楠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28亿元,比2011年的52.62亿元增加116.66亿元。全县呈现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8月4日,中共泸西县委书记夏明在“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泸西县专场发布会上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泸西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担当实干、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近年来,泸西县聚力推进“三张牌”建设,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向产业融合的美丽蝶变。建成高标准农田25.05万亩,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19.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2万亩、优质水果基地3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位列全省第三,香葱单品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三品一标”认证数达113个,泸西高原梨成为红河州唯一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的品牌,“宏升”牌菜心、“明康汇”牌蔬菜荣膺云南省“十大名菜”,泸西成为杭州G20峰会生鲜蔬菜主供基地、全国低纬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云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一县一业”特色县,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飞跃。

坚持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云南泸西产业园区被确定为红河州唯一省级工业园区,大为焦化重组复产,长润冶炼、扩铂贵金属、兰益酿造等38户企业入驻,全县民营企业注册户数达3519户。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成功签约落地建设,为泸西深入推进工业强县、加快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绿色能源牌”引领新型工业发展的振兴之路迈出坚实步伐,工业经济进入从量小体弱向绿色低碳循环的转型。

泸西县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景宜吾者半山温泉酒店荣获中国温泉协会第五届金汤奖“最佳生态酒店”,城子古村成为红河州唯一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村落,永宁村、林树村等创建为云南省旅游名村,商贸、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加快发展,产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

坚持外强联通与内优环境并举,紧扣“对外联通多元化、农村公路美丽化、交通运输智慧化、综合交通协调化”目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7.4公里,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2075.058公里,泸西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红河州北部货运铁路泸西工业园区至师宗段项目加快推进,“内畅外联、互联互通、多元出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构建,并加快构建“大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1+3”物流体系,大交通促进大流通、引领大开放、推动大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抢抓“兴水润滇”工程等机遇,泸西县成为云南省第四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一水两污”、公园城市、市政道路等一大批项目投入使用,“城在山水中、山水入城来”的美丽画卷正在构建,以城聚产、产城融合效应不断凸显。加快网络建设和应用,推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4G信号覆盖率、行政村通光纤宽带率、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均达100%,建成5G基站215座,着力促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聚焦红河州委“两翼齐飞”发展布局,加快“弥泸一体化”进程,合力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空间规划等“九个一体化”,在联动发展中放大资源优势、拓展发展空间,聚集生产要素;抓住中老铁路开通、滇中城市群服务赋能和辐射带动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滇中城市群等,着力将泸西打造成为滇中出海、红河通达中原腹地和滇中城市群的重要枢纽。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崛起”道路,板桥河水库、吾者水库分别进入省级、州级美丽河湖名录。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4个、州级美丽乡村75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7个,“省级生态文明县城”通过省级验收,先后获评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等称号。2020年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三塘乡菊畹村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统筹发展和安全,创新推广“菜单式”普法、市域社会治理“1+3+5”、法律援助惠民“点援制”等工作法,建成西部地区首家通过司法部考核验收的“智慧矫正中心”,成功争创云南省唯一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白水派出所被公安部表彰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绩突出集体、被评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凤舞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杜浩楠/文 红河州委宣传部/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