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朝虎是大泺部自然村里有名的大棚蔬菜种植能手,每年种植冬早蔬菜10多亩,收入10多万元。在去年实施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中,他家被评为增收致富示范户。这样的转变,是在一棵被称之为“同心树”的大榕树的见证下发生的。
大泺部自然村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卡斯镇龙潭社区,居住着傣族、汉族、彝族等3个民族,共有农户86户452人,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共有38棵大榕树分落在四处,枝繁叶茂的高大树冠,将整个村寨包围在绿荫下。
从特色鲜明的寨门走进去,一棵百年树龄的大榕树闯入眼帘。炎炎夏日,郁郁葱葱的树荫下,聚集着不少村民在聊天、唠家常。据介绍,每年的泼水节、春节、采花节、开门节、关门节等节庆和特色节日,村民也都会聚集在大榕树下,载歌载舞进行庆祝和狂欢。
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卡斯镇比较热,大榕树下就成了各族群众避暑、纳凉的好地方。但在社区工作人员兰飞眼里,大榕树下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她说:“我们村寨里很多的日常矛盾纠纷,邻里矛盾都在是这棵大榕树下,聊着天就化解了,邻里关系十分和谐、和睦。”
在她的介绍中,这棵大榕树下的故事,可谓是见证了大泺部村真正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并在民族团结的创建过程中,以乡村振兴为依托,最终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群众的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在这棵大榕树下,我们开了2次民主协商会议,协商、研究怎么建设美丽乡村大泺部村。还开了3次技能培训会议,为村里的各族群众提供了大棚蔬菜种植,包括大棚生瓜、四季豆、大棚辣椒、水稻种植等产业技术培训,并到室外的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种植技巧教授。”她说。
从2021年开始持续开展的产业帮扶培训会议,直接带动了当地各族群众的经济收入。到2021年,当地农民人均纯年收入较2020年增长了5000元左右。以前不连片种植的大棚蔬菜、以芒果为主的水果种植产业,如今都是连成片的发展。
据村支书赵路杰介绍,结合区位优势及资源禀赋,大泺部村将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产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户户增收”的产业格局。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还将种植大棚蔬菜(辣椒、四季豆、苦瓜、生瓜等)、热带水果(西瓜、芒果、草莓、葡萄等)、饲草种植以及发展生猪、肉牛、蛋鸡等养殖业来提高收入,建设无土草莓种植基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基地。
在村口一侧,无土草莓种植基地正在建设中,部分白色大棚已完工,种植面积20亩,预计年底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据了解,2021年,大泺部村种植大棚蔬菜900余亩,生猪养殖30余户200余头。同时加大外出务工力度,为群众提供外出务工岗位,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各民族共同富裕迈出实质性步伐。
远远望去,一片郁郁葱葱中的大泺部村,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正如榕树在傣族文化里的象征,和谐友好的共融共生。这38棵大榕树,还将继续见证这片热土更多的发展之路。(董殿苗)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