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这台戏要唱好,产业发展是重头戏。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潇湘街道平坡村按照“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的思路,以发展“绿色、高端、精品”的特色水果园为目标,着力推进“农业+旅游+农户”的产业发展带动模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果园产业让7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走进位于潇湘街道平坡村的麒麟特色水果园,放眼望去琳琅满目的果子映入眼帘,木梨、雪桃、黄金蜜糖李、青翠苹果等13类高颜值水果,果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在果林里,工人们正在采摘抢“鲜”上市的时令水果,忙得不亦乐乎。经他们采摘分级包装后,最终远销上海、广东等多个省份。
冷大姐说:“老公常年在外打工,一家老小5口人全靠老公一人的工资养活,全家日子过得紧巴巴。自从麒麟特色水果园建成后,不但流转土地能够得到地租,还为我们提供就业岗位,一个人每月工资稳定在2500多元,家庭的经济压力得到了较大的缓解,还能略有盈余,生活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自2016年10月启动项目以来,果园通过“地租+就业+分红”三项收益模式,不仅让村民有稳定的地租收入,家中年龄偏大的老人和居家妇女还可以在土地上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年底还能获得分红,真正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至2022年,果园共流转平坡村民小组184户农户土地2300亩,涉及脱贫边缘户17户;可为周边村民提供30个固定就业岗位,每人每月支付工资2400-4500元;年平均临时用工量约为 14000人次,按照每天每个临时工支付工资80元,每年可实现村民就业增收约115万元。
果园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
站在果园里摘果的柴闯过说道:“我大学一毕业就来到果园工作,平日里在课本上看了很多有关种植的知识,自认为已经融会贯通,走进果园才发现无从下手,如何通过技术管理让果子皮薄光滑、口感鲜美真的是门大学问,需在实践中才能摸索出因地制宜的实施方案,在这里才算是真正验证了书本知识,学以致用。”
赵芳,家住平坡村,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是财审专业的研究生,每到暑寒假都会来这里实习,今年已经是第3个年头了。“这里不但给我提供了实践机会,还靠自己赚取了部分学费,给家里也减轻不少负担。”
该果园每年都会为平坡村的大学生、研究生提供相应的社会实践临时性岗位,并针对其所学专业对口安排如技术助理、财务助理、营销助理等相应的实习岗位,帮助他们“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提升其社会技能,帮助大学生迈好进入“社会大学”的第一步。自项目成立以来,为大学生专设了6个临时就业岗位,月收入均在3000元左右。
果园带动周边村民共谋发展
该果园属麒麟区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示范基地,由区城乡投集团、扶投公司负责开发,旨在改善生态环境、加速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结构调整、培植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进一步完善项目发展规划,将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加强精细化管理,带动当地及周边200余名村民创业增收。
果园经理周水永说,下一步,将成立区级冷链物流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统一挂牌交易,一体化销售运营,帮助解决本地农产品“运输难、出售难、货损多、价格低”的问题,避免出现产品滞销或“烂地”的情况。将大力开展水果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企企联合的方式,重点开发果酒、果汁、果脯等特色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同时,将加大土地开发利用,扩大“辐射范围”,通过嫁接旅游业,打造集特色种植、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科普教育、生态康养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农旅文融合一体发展,带动周边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路文清 姬文 何洪兵)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