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是一片红色革命热土,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在这里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境内有驻区营级以上部队30个。一直以来,昆明市官渡区始终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探索出了一套富有“官渡特色”的工作体系;在奋力推动官渡经济社会发展中,闯出了一片广阔天地;在服务群众美好生活中,绘出了一幅锦绣画卷。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齐抓共管聚合力
官渡区把双拥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协调配合、社会积极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官渡区健全退役军人拥军优属工作服务网络,1个区级“服务中心”、8个街道99个社区“服务站”已全部挂牌正常开展工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双拥工作网络,做到双拥工作与经济工作协同共进。矣六街道办事处星宇社区率先建成“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社区书记(服务站站长)吴福春被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荐为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优秀典型,2020年12月14日被退役军人事务部表扬为百名优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主任(站长)。与此同时,健全工作机制,健全财政预算,并根据官渡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增加,有力保障双拥优抚各项工作的开展。
服务保障提质增效 拥军支前促发展
把最可爱的人挂在心上,动真情、办实事。一系列暖心举措,让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
——有力解决“三后”问题,保障军人后顾无忧。官渡区推行“阳光安置”模式,2019年以来,共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含士官)102人,军队转业干部110人,四年来,共接收退役士兵514名(含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安置率达100%。全面开展教育培训,努力提升退役军人能力素质,拓宽就业创业范围。建立机制,保障“后院”安置。规范完善随军家属安置流程,建立社会化互助就业机制,将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近年来,安置随军随调家属38人,安置率达100%。军地携手,保障“后代”无忧。官渡区积极协调区属公立学校,保障区内现役军人子女100%进入区属公立学校。近三年来,协调解决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共计1156人。
——压实军地“双清单”责任,助力美丽军营创建。收集驻区18家部队营区周边需整治的问题,形成《官渡区军地“双清单”事项统计表》,涉及官渡区的“六项”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全面推进部队营区周边环境整治创建美丽军营工作,收集营区周边需整治的问题6类23项,需投入经费127.38万元。
——扎实开展走访慰问,彰显政府关怀。春节、八一开展走访慰问,近三年来,慰问各驻区部队、现役军人家属、重点优抚对象、企业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军休干部、复员干部、无军籍职工等共计20781余人次,发放慰问金752.52万元。
——开展“五送”进军营活动,共建军地鱼水情。扎实开展“送科技、送教育、送文化、送法律、送医疗”五送进军营活动。
——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依法优先。积极稳妥地处理涉军案件和问题,稳控工作扎实有效,自2019年以来无群体性上访事件。
——建立健全拥军组织,开展拥军活动。截止目前,官渡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与2个社会组织4家公司签订合同,并授予牌匾,制定详细服务清单,开展多项社会化拥军活动。建立社会化互助就业机制,成立军嫂志愿服务队2支46人,在关上巫家坝社区和官渡街道云祥社区开展民主协商、军嫂自助互助等工作,针对未就业现役军人家属及退役军人家属,提供现场招聘会。
部队支持驻地经济社会发展 拥政爱民成果显著
官渡人民的拥军热情,换来的是驻区部队官兵建设和保卫第二故乡的热诚。无论是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战场,还是在抢险救灾、安保维稳等“特殊战场”,处处都有人民子弟兵忙碌的身影。
驻区各部队深入开展拥政爱民教育,切实打牢思想基础。组织广大官兵深入街道、社区、企业,感受驻地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为驻地各族群众办实事好事,狠抓部队管理。截至目前,官渡区未发生过军民纠纷。一直以来,驻区各部队始终把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作为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与驻地机关、学校、银行、医院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军地共建双拥文化活动。开展医疗服务,依托军队医疗资源,积极参与“爱心献功臣”活动,帮助驻地医疗单位改善医疗条件,为生活困难群众开展体检、义诊、送医送药等活动;积极参与驻地生态文明建设,整治周边人居环境,组织参加植树造林、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参与地方开展义务献血,截至目前,驻区部队组织210余人参与义务献血,深受群众好评。
四年来,驻区部队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树立国防观念,取得很好地实效。
政策落实稳步有效 用心用情抓服务
官渡区严格落实优抚政策,扎实做好帮扶解困。近三年,共计发放优抚资金1.4241亿元,其中各类重点优抚对象补助经费1.1715亿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981.22万元,为烈士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庭和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之家”光荣牌20300余块,悬挂进度100%;有序推进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增开账号、增设点位、增加人手、整合资源,全区开设72个办理点位、94个服务窗口,周末设置加班窗口,为特殊人群入户办理优待证,切实增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
官渡区持续落实安置政策,有效推进“两险”接续,截至目前,官渡区社保接续工作办理录入、初审644人,养老已办结644人,养老保险补缴1960.17万元,其中个人补缴653.39万元,政府补贴1306.78万元;有66名退役士兵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已为11名退役士兵为其进行了医保补缴,合计补缴12.72万元,其中个人补缴2.31万元,政府补贴10.41万元。
与此同时,创新服务方式,助推就业创业,落实退役军人创业园区建设,积极研究、制定入驻军创企业白名单制度,截止目前,共接收21家军创企业(个体)注册或入驻申请,审批通过18家军创企业(个体)入驻自建军创园,帮助办理创业贷款12人次;构建优质退役军人就业岗位库,截止目前,就业岗位库约有全国各类优质岗位20万个,举办专场招聘会6场次,提供202类共5000余个岗位。组织3期常规专场招聘会、1期小型精品招聘会,提供100余类共1434个岗位,约12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共建联创开新局
如今,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军地共建联创开新局。官渡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军地共建联创”系列活动;积极搭建军民融合服务平台,积协调移动、电信等运营商为部队解决光缆的接入;在车站、商场、公园、医院等区域悬挂“军人依法优先”“军车免费”标识、昆明站专门设立军人候车室让军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优先服务,让军人成为社会最尊崇的职业。积极开展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驻区部队官兵对双拥工作满意度测评。
宣传教育深入广泛 双拥创建强氛围
近年来,官渡区全方位营造浓厚双拥宣传氛围,双拥共建氛围更加浓厚鱼水深情更加巩固。充分挖掘、宣传“抗疫”英雄曹永、全国“百名站长”吴福春退役军人的先进典型故事,把荣获个人二等功的现役军人载入区地方志。让国防教育入脑入心拥军氛围愈加浓厚,官渡建立国防教育双拥宣传阵地。在日新路打造一条集党、政、军、民双拥元素于一体的双拥暨国防教育综合文化长廊,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立了文化墙、烈士名录、英烈馆等功能场所,成立国防和双拥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军营开放日活动。多措并举开展双拥宣传活动。通过唯美官渡、区退役军人局微博等网络平台,开展宣传活动,扎实开展“法律政策落实年”活动,在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为弘扬双拥传统,礼遇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邀请辖区内现役军人家属、重点优抚对象、驻区部队官兵等群体组织开展多样化群众性双拥文艺活动,歌颂党的成就,展示官渡双拥成果和风采,激发爱党爱国爱军情怀。
官渡军民正万众一心,推动双拥工作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行,不断汇聚起军民同心的磅礴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区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熊楠 郭武辉 向文 官渡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