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这十年】石屏这十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 森林覆盖率居全州前列

时间:2022-07-2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杜浩楠

“十年来,我们攻坚决胜摆脱贫困、发展为民造福群众、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从2012年的49.13亿元增加至2021年148.18亿元,经济实力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云南省重要的绿色果蔬生产加工基地’初显成效。获评‘中国优质早熟杨梅基地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7.17万亩,大力发展‘农业+电商’新业态,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国重要的豆制品生产研发和深加工中心’初具规模。”7月29日,中共石屏县委书记张鹏程在云南省红河州“红河这十年”系列发布会石屏专场上介绍。

石屏县坚定“小豆腐、大产业”发展目标,推动石屏豆腐松村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精深加工园区“三区”平台向高端发展,加快推进以石屏豆腐文化博物馆为标志的豆腐小镇建设,大力培育“前店后厂”融合发展模式,建成北京、上海等5个销售中心,开设石屏豆腐品牌形象店20个。成立科技专家服务站,依托尚古堂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全产业链推动豆腐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实现豆制品产量34.48万吨、产值42.5亿元。

十年攻坚,整体竞争力实现新突破。全县3个贫困乡镇、45个贫困村、9598户36367名贫困人口全部退出贫困序列,成为云南省首批、红河州首家摘帽县。实现全县117个行政村(社区)通畅率达100%,自然村通畅率从57.7%增加提高到86.18%。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商务部绩效评价复核;县域物流“统仓共配”模式走在全州前列。营商环境持续升级,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部手机办事通”广泛应用,网上交办率达99.91%,“最多跑一次”率达99.07%。

累计完成造林35万亩,森林抚育7.5万亩,275万多亩公益林天然林得到休养生息,全县3个国有林场被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累计治理石漠化土地6万余亩,“森林石屏”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22个村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全县森林覆盖率预计达70.15%,居全州前列,获评“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县”。

 

坚决扛牢扛实异龙湖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异龙湖保护治理成效显著。坚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2016年起先后组织开展异龙湖水体达标三年行动、决胜异龙湖水体达标“冲刺行动”,全力推进规划项目建设提速,总投资13.5亿元的“十三五”规划29个项目率先全面完成。县城区累计建成管网194公里,按照急易先行原则,分年度对流域244个村庄实施污水管网完善治理,完成域村庄雨污管网266.33公里建设。全面关停和取缔152家分散在园区外的豆制品加工企业(户)。多措并举开展内源污染治理,实施水生植物残体工程,建成异龙湖除藻净化水质提升项目并投入运行,日处理峰值水量达17.5万立方米,有效去除异龙湖藻类和湖中内源污染负荷。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省首家“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落户石屏,2021年度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比上年度分别减少3.8%、1.5%以上,调整种植环境友好型农作物5.42万余亩,新增绿色认证10个,有机认证2个。湖区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景观逐步恢复,鸟类增加到171种,微管束类植物增加到216种。

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城乡面貌实现“旧貌换新颜”,城镇化率达41.37%。聚力建设“美丽县城”,坚持古城保护与新城发展并重,建成古城文化街主题街区,古城肌理和风貌持续恢复,石屏古城区荣获“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县”和云南省首批“美丽县城”。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成龙港、大平地、小水等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示范点15个,做特民居14150户、做美村庄61个、做优集镇3个。农村人居环境“四清五治”“五小三公一体系”石屏经验在全省全州复制推广,全县“城乡颜值”和群众“幸福指数”实现双提升。(杜浩楠/文 红河州委宣传部 张进发/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